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 编号:141654
  • 题量:37
  • 年级:高三
  • 类型:开学考试
  • 更新:2021-08-24
  • 人气:169

甘肃省西北师大附高三上开学测生物试卷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54
2、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82
3、

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

选项
抗体肽链合成场所
抗体加工场所
A
游离的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内质网
B
游离的核糖体
溶酶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溶酶体、内质网
D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31
4、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9
5、

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A.线粒体的功能 B.发育的全能性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3
6、

将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
7、

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28
8、

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的过程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6
9、

结合图分析,下列传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核酸苷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3
10、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5
11、

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74
12、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62
13、

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48
14、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29
15、

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91
16、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76
17、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47
18、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过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25
19、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绿豆次之。(据《齐明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据《格物粗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0
20、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30
21、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93
2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42
23、

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48
2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06
25、

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9
26、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14
27、

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62
28、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有8条、16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34
29、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的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00
30、

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8
31、

(7分,每空1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步骤2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处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382
32、

(6分,每空1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597
33、

(5分,每空1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125
34、

(6分,每空1分)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11
35、

(10分,每空2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6
36、

(12分,每空2分)右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1)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           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           (填“促进”或“抑制”)细胞b的分泌。
(2)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在这个调节的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        转变为         。
(3)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              分化。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407
37、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     (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             ,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病疾称为           ,胡萝卜素是           (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           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