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县永清责任区初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据最新考古发现,在我国重庆巫山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巫山人距今约240万—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向前推进的年数是( )
A.10万年 | B.70万年 | C.100万年 | D.120万年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99
假如有一天山顶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们可能会认为北京人( )
A.会做项链,懂得爱美 | B.长相像猿,比较丑陋 |
C.会缝制衣服,比较文明 | D.用人工取火,比较先进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87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 B.住在山洞里 |
C.过着群居生活 | D.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29
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
A.推理 | B.考古 | C.想象 | D.传说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01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 |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
D.他传位于子,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62
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 B.商代遗民 | C.周朝百姓 | D.少数民族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11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 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
C.爆发平民大起义 | D.少数民族入侵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29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
D.召集诸侯会盟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00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 B.土地和人口 |
C.土地和耕牛 | D.人口和铁犁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06
小明查阅成语词典,找到下列成语①退避三舍②纸上谈兵③朝秦暮楚④破釜沉舟,其中对研究春秋战国历史有帮助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94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 B.天子依附于诸侯 |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 D.周王室地位衰落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14
在战国时期,六国为了共同抗秦,南北之间进行联合,称为“合纵”,但最终未能抵挡住秦国的进攻,秦打败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合纵家的才能不行 |
B.连横的策略更加灵活 |
C.秦国力量的强大 |
D.各国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团结一致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57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
B.奴隶消极殆工 |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67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 B.竹简或木牍上 |
C.丝帛或麻布上 | D.宣纸上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45
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④③②① | D.③①②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1
刘德华在电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学者,组织了对赵国进攻的反抗,以下哪点是符合他的观点的?( )
A.主张民贵君轻 | B.反对掠夺战争 |
C.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 D.主张政治改革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52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
A.《离骚》 | B.《论语》 | C.《孙子兵法》 | D.《道德经》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79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
A.老子 | B.孔子 | C.孟子 | D.韩非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33
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 B.河南洛阳 | C.陕西咸阳 | D.河南登封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28
《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修建者是( )
A.李春 | B.郑国 | C.鲁班 | D.李冰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10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你认为当时记载这一天文现象的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 B.金文 | C.铭文 | D.大篆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45
秦代砖文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 B.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
C.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16
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221年②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④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
A.实施结果 | B.实施过程 | C.实施目的 | D.实施背景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18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
A.破釜沉舟 | B.四面楚歌 | C.揭竿而起 | D.打草惊蛇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73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共14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5)人与人的不和谐: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 题型:36
- 难度:容易
- 人气:1777
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5)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 题型:36
- 难度:容易
- 人气:195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 题型:36
- 难度:容易
- 人气:168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2)“秦王”能够“扫六合”的条件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难” 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七庙隳”的根本原因。
- 题型:36
- 难度:容易
- 人气: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