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08-24
  • 题量:32
  • 年级:高一
  • 类型:月考试卷
  • 浏览:1991

湖南邵阳石齐学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

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实行了禅让制 B.建立了奴隶制国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98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1
3、

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6
4、

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制造业更加发达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71
5、

某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54
6、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5
7、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99
8、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国。”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

A.削夺列侯的爵位 B.削夺王国的封地
C.颁布“推恩令” D.九卿有事,上报中朝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13
9、

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宰相职权 D.改革科举制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40
10、

北宋建立后,在地方府州均置通判,府州长官的命令,必须经通判副署,方能生效。宋朝统治者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增强地方决策的可行性
B.维护地方秩序的稳定
C.使地方官吏互相牵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D.使地方官吏分工明确以提高工作效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9
11、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80
12、

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我国现在的各省,在元朝时的称呼与现在相同的是(   )

A.辽宁省 B.山东省 C.河北省 D.甘肃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63
13、

从《元朝行省图》看,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有今天的(   )

A.台湾 B.河北、山东 C.西藏 D.新疆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29
14、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25
15、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66
16、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9
17、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05
18、

石齐学校的课堂上,一些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有着深厚兴趣的学生欲作一些选题进行探讨性学习,在拟定的选题中出现失误的是(   )

A.《趣谈周公与分封制》
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56
19、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是指 (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31
20、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图 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37
21、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37
22、

公元前8到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法律健全,等级森严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2
23、

在古代希腊,“公民权受到高度推崇,但绝不是每一个住在城邦里的人都是正式公民”。在古代希腊,享有公民权的仅有(  )

A.妇女 B.奴隶
C.由海外移居雅典的外邦人 D.祖籍本邦且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17
24、

千百年来,罗马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更代表一种宏伟而博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指( )

A.深奥系统的哲学思想
B.建筑风格
C.追求知识、敢于冒险的民族精神
D.博大缜密的法律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89
25、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

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87
26、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是 (    )

A.《十二铜表法》制定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22
27、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8
28、

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是  (    )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32
29、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64
30、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
②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③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
④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72
31、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8
32、

材料一 到罗马帝国时代……对民众来说,除敬拜顺服皇帝外,更重要的是顺从帝国的法律。按照法律,所有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材料二 它们于公元533年,根据查士丁尼的指令汇集成书。在它的“摘要”中说道: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释放是从手中释放,即给予自由。……世人天生是自由的,没有天生的奴隶。
——以上材料均摘自[荷]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适应罗马帝国时代的社会变化,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说明“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作用。(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指的是哪部法学著作,“它”的问世有何重要意义。(4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并指出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