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卷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D.声音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慢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0
以下关于物体温度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
B.喝起来感觉到凉的水温约为60℃ |
C.冰箱冷冻室内“冻豆腐”的温度约为4℃ |
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100℃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57
下列问题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A.太阳、月亮 |
B.闪电、发光的水母 |
C.镜子、蜡烛的火焰 |
D.发光的灯泡、用于投影的屏幕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21
诗歌辞赋不仅有思想内涵,还蕴涵着物理规律,对于下面诗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7
如图是四位同学练习使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35
下列关于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
B.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
C. 用湿抹布扑盖桌面燃气的酒精 |
D. |
用嘴吹灭酒精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19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小红没有看到电视画面,就分辨出这是习主席的声音,这里分辨的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 B.声调 | C.频率 | D.音色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26
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林间光柱 |
B. 月食 |
C. 彩虹 |
D. |
手影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01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正确对应的是( )
A.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
B.冰棱正在慢慢消融﹣﹣液化 |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会很快消失﹣﹣汽化 |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6
我市城市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施工单位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属于( )
A.在声源处控制 | B.在传播途径中控制 |
C.在人耳处减弱 | D.以声消声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12
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片照在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
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
C.全身呈蓝色 |
D.全身红色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86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天夜晚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或霜花.下列关于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霜前暖,雪后寒 |
B.水蒸气吸热形成了霜 |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
D.水蒸气在高于零度时能形成霜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77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
C.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
D.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3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 )
A.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
B.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0
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的水溶液使其沸腾,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高温破坏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水溶液慢慢沸腾 |
B.用旺火加热水溶液缩短沸腾的时间 |
C.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
D.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06
宴会大厅力喇叭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响度/音调/音色)很大;较强的声音能使桌上的空饮料瓶“颤抖”起来,说明声波具有 ;人在大厅里大声说话还能听到回声,这是声波 形成的.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661
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屏幕上排列着许多由红、绿和 三色组合而成的发光点;银行的验钞机产生的 可以使100元面值钞票上的“100”字样发光,从钞票上“100”字样处发出的光是 (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783
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对玻璃泡缓慢加热,可以看到泡内有紫红色的碘蒸汽出现,这个过程碘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吸热/放热);碘蒸气弥漫整个碘锤内部时停止加热,冷却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226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 (A/B)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这一区域存在着人眼看不到的 (红外线/紫外线).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744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 热.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755
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白气”从形成到消失经历三个过程:①壶内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壶嘴附近温度高,水呈 (固/液/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后,由于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白气”消失.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562
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水银的熔点是 ℃;1标准大气压下80℃的酒精是 态;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酒精/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物质 |
凝固点/℃ |
沸点/℃ |
酒精 |
﹣117 |
78 |
水银 |
﹣39 |
357 |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608
小东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晶体/非晶体),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时间为 min.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357
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图甲中噪声监测仪的读数为80.3 ,利用它 (能/不能)减小噪声;
(2)图乙中气温计的最小分度为 ℃,读数为 ℃;
(3)图丙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读数为 ℃.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662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该实验表明 .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4
如图甲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虚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 B.圆形光斑 | C.烛焰的正立像 | D.烛焰的倒立像 |
(3)如图甲所示,眼睛从右向左沿易拉罐的中心线看过去,将蜡烛向左移动,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左/右)移动,将蜡烛向上移动,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上/下)移动;
(4)本实验中为了使烛焰所成的像变大,可采取的办法是: ,由此也可以看出像的大小与 有关;
(5)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如图乙所示,B是可移动的卡片,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向水平移动B,观察像的变化情况,这样做可以探究孔的 (大小/形状)对像的影响.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721
防治噪声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选择隔声材料是关键,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线、报纸、棉花、泡沫)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 ;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
表一
材料 |
毛线 |
报纸 |
棉花 |
泡沫 |
响度 |
弱 |
响 |
最弱 |
较弱 |
表二
材料 |
毛线 |
报纸 |
棉花 |
泡沫 |
距离 |
3.5 |
4.1 |
2.5 |
3.0 |
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
(5)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大/小)的原理.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7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试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和小红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1)图甲中,盖在烧杯上的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2)同学们在试验中观察到了气泡如图丙、丁的两种情形,图 能反映水在沸腾时的情形;
(3)从乙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液体沸点与其表面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若本小组测得的沸点是准确的,什么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小于/大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吸收/放出)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看到的现象是 ;
(5)由图乙可知,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的长,其原因是 .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918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
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
(4)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 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m;
(5)图丙p1、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