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2-06-15
  • 题量:22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专题竞赛
  • 浏览:229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专题

1、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中“黄发”指“孩子”,“垂髫”指“老人”。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5
2、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礼记》一则)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杂说(四)》韩愈)             

C.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爱莲说》周敦颐)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醉翁亭记》欧阳修)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2
3、

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字。(4分)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天可见。其岸势犬牙基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不可久,乃记之而去。
①斗(          ) ②凄(          ) ③清(         ) ④居(          )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957
4、

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晓雾将(消散)上下白(数词)
B.少闲人(只是)不独其亲(以……为亲)
C.未复有能其奇者(给予)乎众矣(应当)
D.便还家(通“邀”,邀请)无与为乐者(思念)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828
5、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庭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释】①除:任命,受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以老母(  ),当可免   (2)吾当(   )汝所之
(3)(   )帝盛怒         (4)(  )之曰:“殿上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译: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刘世安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550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选自刘大櫆《游三游洞记》)
注:①逄逄然:拟声词。②薪采者:樵夫。③白乐天:白居易,字乐天。④元微之:元稹,字微之。⑤知退:白行简,白居易的弟弟。⑥欧阳永叔:欧阳修,字永叔。⑦黄鲁直:黄庭坚,字鲁直。⑧摈斥:排斥,这里指贬谪。⑨嘻:笑。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折蛇行:                        (2) 乃记之而            
(3) 其下有                         (4) 而元微之自通州将北: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境过清洞此三人得名
B.为:全石以底或诗文以纪之
C.而:潭西南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
D.于:泥掌故与微之会夷陵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
(2) 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试分析本文表达的情感与《小石潭记》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779
7、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选贤                ②外户而不闭
③屋舍俨然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在渔人眼中,桃花源是美好的。请你说说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好?
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4
8、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神情与苏、黄不。      (2)卧右膝,右臂支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1261
9、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
之不以其道    (       )          右臂支船 (      )
布衣毕昇      (       )          凭或立   (      )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407
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
B.武陵人捕鱼为业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真无马邪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本在冀州之南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A.便要还家。 B.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苛政猛于虎。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B.“城阙”这里指京城,当时的京城是长安。
C.“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出外做官。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请谈谈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别离情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1711
1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病:   
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请谈谈你对《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中“醉”的
理解。(2分)
下面的写景句摘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说它突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赏析李煜《相见欢》词作的上阕。(2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题型:45
  • 难度:容易
  • 人气:901
12、

阅读下面选文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③用重法邪!”自是④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⑤,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⑥焉。——节选自司马光《唐太宗论止道》
【注释】①哂(shěn):微笑。 ②暇:空闲。 ③安:怎么,何必。 ④自是:从此。⑤路不拾遗: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  ⑥野宿:在郊外住宿。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选贤能(    ) ②谓大同(   )③ 请重法以禁之(   ) ④奢省费 (   )
下列“为”的解释与“民之所以为盗者”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 B.不必为己 C.可以为师矣 D.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上与群臣论止盗
【乙】文中的“海内升平、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甲】中的哪句话?
【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906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解释加点的字。
有千里之能(             )           ②之不能尽其材(            )
③才美不外(              )        ④执策而之(            )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安求其千里也 B.真无马邪策之不以
C.鸣之不能通其意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D.祗于奴隶人手学而时习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策之不以其道。
                                                                                    
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627
1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共13分)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心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出郭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读【乙】文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
雷峰塔出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448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马 说(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 (       ) ② 之不以其道(       )
请写出两个带“马”字的成语(2分)①_______  ②________       
用上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832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

冽:

  

②影 石上

布:

  

而从者

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

千里者

B.不可知

如土石何

C. 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

D. 记之而去

石性坚重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岸势犬牙差互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

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

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纸,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

"凄神寒骨,悄怆幽"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
17、

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隔篁竹,闻水声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B.如鸣佩环,心乐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十年春,齐师伐我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

孔子云:何陋之有

B.以其境过清

其真不知马也

C.全石以为底

皆以皆以美于徐公

D.怡然不动

屋舍俨然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由远及近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绘声绘行绘色,写出了小石潭水清、石奇、树绿的特点,展示了小石潭的美。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了水的清澈,侧面则写了鱼在水中嬉戏。

C.第③段描写了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设喻贴切,突出了溪流的曲折有致,溪岸的峭拔多姿,以及溪源的神秘莫测。

D.本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第4段写小石潭“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正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88
18、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91
19、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女有归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可用原文回答)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06
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你怒。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释】①鄂版教材为句号。②③鄂版教材为逗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卷石底以出  

②佁然不动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乃记之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姿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出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4)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93
21、

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都

D.欣然规往

规:计划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95
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便扶向路  

④处处志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