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9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浏览:1110

[浙江]2011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高考模拟试题(理综)生物部分

1、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内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过程叫做细胞分化,该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在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P期的DNA复制
C.G时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均加倍
D.丙过程的出现,必须要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且处理时期应为E时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61
2、

近年来,克隆技术飞速发展,其成果令人瞩目。下列有关克隆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试管山羊的培育成功是克隆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C.在分子水平上,基因克隆是指某种目的基因的复制、分离过程
D.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分散成的单细胞具有细胞质丰富、液泡大而细胞核小的特征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85
3、

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基因的本质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断
C.科学家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通过DNA的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D.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1个脱氧核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72
4、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该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极化状态,2是去极化过程,4是复极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下移
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31
5、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如性激素、孕激素等
B.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是在囊胚期
C.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D.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由提供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完成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07
6、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59
7、

下图中乙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绿色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器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甲),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说明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变化情况是        
(2)如果要在曲线bc段对应的NaHCO3浓度范围内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当NaHCO3浓度为b点对应的浓度时,若突然撤去光照(下图中的“↓”表示突然撤去光照),则短时间内细胞内三碳分子的浓度变化将是下图中的    



A

 



B

 



C

 



D

 

 

 
(4)在c点以后叶圆片上浮所用的平均时间变长的最可能原因是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522
8、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的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证据之一是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
  
(4)ATP的含量可作为细胞活性的指标,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X物质对动物细胞活性的影响,以细胞内ATP浓度为观测指标,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思路,绘制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肝细胞悬浮液、细胞培养液、培养瓶等。
(要求:答题时ATP含量的检测不做具体要求)
① 实验思路:
② 绘制一个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并注明坐标轴的名称:
③ 预测实验结果: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532
9、

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科学育种能改良水稻性状,提高产量。甲硫磺酸乙酯(EMS )能使鸟嘌呤(G)变为7 - 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 序列中G-C 对转换成G-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 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抗病、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





(1)下图表示水稻一个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该DNA序列中所有鸟嘌呤(G)均变为7 -乙基鸟嘌呤。请在答题卡相应方框的空白处,绘出该基因片段经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    。水稻矮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秆水稻种子经EMS 溶液浸泡处理,种植后植株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请简述该矮秆植株形成的原因    ▲    
(3)已知水稻的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假定现有三个水稻纯合品种:矮秆易染病、高秆易染病、高秆抗病(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用A、a表示)。请你选用其中的亲本在较短时间内选育出矮秆抗病的新品种,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并作简要说明。
(4)如果你选育的矮秆抗病的新品种在生产上使用多年后,有少数植株表现为高秆,另有少数植株表现为不抗病,你应采取何种方法,去除这两种类型的植株,使后代一致表现矮秆抗病的特征?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