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 编号:17753
  • 题量:36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末考试
  • 更新:2020-03-18
  • 人气:312

[江苏]2010年江苏淮安市淮阴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查测试政治卷

1、

在许许多多的草坪花丛中,人们常会看到“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让我们与蜜蜂和蝴蝶共舞”等非常人性化的语句,提醒同学们不要踩踏采摘。材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51
2、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是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728
3、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节”,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扩大了当地的影响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加快文化发展 ③文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地方综合实力  ④文化建设应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354
4、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逐渐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基本作用 B.基本功能 C.创造性 D.包容性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684
5、

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年文化”
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784
6、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2021
7、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460
8、

我们常说“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文化就是艺术、戏剧、文学作品
B.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C.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130
9、

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问,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是社会经济的反映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2055
10、

抗日战争期间,《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松花江上》等歌曲,鼓舞了奋勇杀敌的千百万抗日军民。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成为人的思想武器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707
11、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经济是由人类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  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948
12、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284
13、

近年来,一些发源于东北农村的农民“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燎原之势。“草根文化” 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这表明                          

A.农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必须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510
1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171
15、

在国际贸易中,文化产品的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文化产品走到哪里就能把文化元素带到哪里。这说明

A.各国进行文化产品贸易的直接目的是文化传播
B.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要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就要限制文化产品贸易
D.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10
16、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话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解读《论语》,受到了人们的好评。据此回答16-17题。
通过于丹的解读,更多老百姓了解了《论语》。这说明
①电视文化比传统经典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最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是传统经典文化 ③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对于于丹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把庙堂之中晦涩难懂的东西通俗化以飨大众,是好事;也有人认为,这是把中华经典文化简单化,将贻害无穷。对文化活动的不同看法体现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批判与继承相结合
D.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2029
17、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530
18、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521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就在于它
①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继承了传统的文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992
20、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原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亚足联也正式宣布足球的起源地是中国。起源于中国的足球运动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的一项伟大体育运动,这从文化角度看,表明了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差异   ③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2014
21、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化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915
22、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构思主题是“东方之冠”,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这启示我们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2103
23、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我们必须做到
①博采众长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筛选优劣,辩证吸收      ④奉行“拿来主义”,全盘吸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441
24、

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84
25、

书有高下优劣之分。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突出表明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自省、自律是提高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
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凡是书籍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58
26、

绿色食品无污染、品质高,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绿色食品生产成本高,因此售价也高出普通商品,一些不法商人就利用消费者的模糊认识,耍起鱼目混珠的伎俩。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说明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
C.由市场经济带来的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不可避免的
D.应坚持发展经济和思想政治工作并重的原则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15
27、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如出现了盗版、黄色、反动的书刊等等,它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对此
①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生产经营者应当抛弃经济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全社会应积极为青少年成长创建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④中小学生应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387
28、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音译而来,指人们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发表文章,诸如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对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在网络上展示个人空间,积极主动地交友、学习、交流。下列对“博客”这种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220
29、

随着未来网民的个人价值观和网络行为特征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网民的视频消费结构也将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这又进一步驱动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竞争格局向追求规模和追求差异化两个方向发展。这种相互关系表明了

A.文化在思想运动中激荡、发展
B.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作用越来越大
C.文化和经济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共同进步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84
30、

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三首诗词正好体现了三大江河的文化特色。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43
31、

考古工作者可以透过古迹、遗物来分析认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生活。这说明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240
32、

红色元素一直被认为是喜庆、庄重和成功的象征在中华民族流行。这表明

A.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B.文化习俗一旦形成则具有顽强独立性,是不会改变的
C.红色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698
33、

看“洗刷西方情人节”的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254
34、

目前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是大豆,也不再是波音飞机,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的方式起而捍卫自已的文化,如法国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
请回答:(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国家应如何应对?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696
35、

材料一:2010年3月15日,以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共和党议员林赛·格雷汉姆为代表130名国会议员联名向白宫施压,要求奥巴马政府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采取强硬行动。这些议案认为,人民币升值25%到40%将会使美国贸易赤字每年减少1000亿到1500亿美元,增加75万到100万人就业。议员们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要求商务部对被贴上此标签的国家逐个征收反补贴关税。
材料二:呼吁国会和政府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采取强硬行动的还包括美国最大的工会联盟劳联-产联.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以及代表美国制造商和纺织业的一些工会组织。但代表跨国公司的美国商业组织反对这样做。他们表示,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其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政治结构中政府决策受哪些因素影响?
(2)有人认为美国利益集团是“民意的代表”,你如何评价?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284
36、

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同学们针对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文化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热点一:龙一直是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右图是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幅著名漫画。图左是中国“大 龙”,图右的“龙尾”下面是代表世界的“小小寰球”,大家一看就明了它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味道。为此,有专家建议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标志,因此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热点二:淮阴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韩信的故里,无名无姓的漂母和韩信之间“一饭千金”的故事流传至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母爱”文化遗产。今年的5月20日,“2010东方母爱文化节”在江苏淮阴举行活动期间,主办方通过文化创新,举行母爱主题雕塑大赛、漂母公祭、爱心论坛、公益演出等多项活动,弘扬淮阴“母爱之都”的文化内涵。

请你参加他们对下列问题的探究:
(1)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当今时代实现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是什么?
(3)淮阴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常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淮阴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文化强区的建设。

  • 题型:33
  • 难度:较易
  • 人气: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