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22724
  • 题量:34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期中考试
  • 更新:2020-03-18
  • 人气:642

[江苏]2011-2012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1、

用M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1425
2、

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得出结论 D.实验验证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2113
3、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声速 D.音色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05
4、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表示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1633
5、

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               B.红外线
C.可见光               D.紫外线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1472
6、

下列方法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灯帽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253
7、

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1813
8、

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的像变大, B.他的像变小,
 
C.他的像不变, D.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1211
9、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都正确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1095
10、

如下图,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624
11、

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过程中声音逐渐变的低沉浑厚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98
12、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该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该材料凝固图像的是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24
13、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  (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  m/s.

  • 题型:2
  • 难度:未知
  • 人气:283
14、

如图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  ▲ ,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  ▲ 形成水雾.

  • 题型:2
  • 难度:未知
  • 人气:313
15、

在苏州地区曾出现过壮观的“日全食”,这个现象是由于光的 ▲ 形成的.右图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示意图,若图中的A表示太阳,则B表示 ▲  球.

  • 题型:2
  • 难度:未知
  • 人气:1749
16、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轻轻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不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更大的力拨动,所听到的声音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甲/乙)实验,另一个实验则说明了  ▲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560
17、

医生为病人诊病所使用的听诊器,如图甲所示,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  .如图乙所示,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这表明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  ▲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311
18、

在用电视机的遥控器调节频道时,靠的是遥控器发出的  ▲  ;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  ▲  使荧光物质发光.

  • 题型:2
  • 难度:未知
  • 人气:581
19、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若这种昆虫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  Hz,人类  ▲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

  • 题型:2
  • 难度:未知
  • 人气:904
20、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  ▲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  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  ▲  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828
21、

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    ▲  控制噪声.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448
22、

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  ▲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  ▲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 题型:2
  • 难度:未知
  • 人气:1799
23、

有一支刻度不准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通常情况下,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6℃;将它插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6℃,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42℃时,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941
24、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 题型:31
  • 难度:未知
  • 人气:2027
25、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请在图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O的位置(画出光路图).

  • 题型:31
  • 难度:未知
  • 人气:601
26、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 题型:30
  • 难度:较易
  • 人气:177
27、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  像.

  • 题型:30
  • 难度:较易
  • 人气:462
28、

如图所示的两幅插图,均来自物理课本,请你说出它们各自的光学现象.甲图显示的现象叫做  ▲  现象,它说明了  ▲  .乙图中的温度计未被太阳光照射到,但示数升高,说明红外线具有  ▲  效应.

 

  • 题型:32
  • 难度:中等
  • 人气:1945
29、

已知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逐渐降低时,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  .  

  • 题型:2
  • 难度:未知
  • 人气:1286
30、

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           B.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高于-259℃时氮是液态        D.-40℃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554
31、

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题号
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
(1)
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了既能看到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题型:32
  • 难度:未知
  • 人气:1965
32、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军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下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 同时,小华和小明也做了该实验,根据各自数据,他们在坐标纸上分别画出了如图所示图线。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题型:30
  • 难度:未知
  • 人气:1806
33、

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变得不均匀,此时它的疏密程度会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传播方向就不一定是沿直线的了,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墙面上有一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个现象  ▲ (“能”或“不能”)说明此时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 题型:30
  • 难度:未知
  • 人气:399
34、

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如保持烧瓶相同、环境相同、水的初温和质量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
t/分
0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1/℃
80
64
56
50
41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
80
56
43
32
28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 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 题型:30
  • 难度:未知
  • 人气: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