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23020
  • 题量:22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期末考试
  • 更新:2020-03-18
  • 人气:772

[湖北]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1、

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下,正确的是(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99
2、

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777
3、

下列生活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塑料筷子 B.金属勺 C.玻璃杯 D.陶瓷碗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414
4、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864
5、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产生的原因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805
6、

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
C.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D.现场观看F1赛车要佩带耳罩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49
7、

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出现白色的“哈气”(类似冬天人对着玻璃哈气时玻璃上出现的雾气). 夏天,在下大雨后,挡风玻璃上也出现“哈气”.为了安全驾驶.司机往往用冷暖空调来除掉“哈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冬天出现“哈气”开暖风      ②冬天出现“哈气”开冷风
③夏天出现“哈气”开暖风       ④夏天出现“哈气”开冷风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3
8、

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碗是否破损,其主要依据是敲好碗和破损碗的:(   )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59
9、

园形金鱼缸里养着可爱的小金鱼,从侧面看到的小金鱼是(   )

A.放大的虚像 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82
10、

中考试卷库大门控制电路的两把钥匙分别有两名工作人员保管,单把钥匙无法打开,如图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97
11、

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对着一口枯井底大喊一声,经过0.2s 听到回声,这口枯井大约深    m.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的三音石,其回音壁高6m,直径65m,小明站在回音壁中心击掌,大均经过     s听到第一次回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9
12、

小明想从酒精和水混合液体中把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洒精的凝固点是-117℃,只要把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就可以了。于是他照此办理,但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小明从冷冻室取出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水和洒精并没有分离出来.
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能做出的合理猜想是                                     
举一例说明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49
13、

2009年7月22日,同学们都目睹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出现日食实质是光的    结果。日全食实质是下图的     图.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36
14、

如右上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眼睛只能在白屏上看到       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        来辨别真伪.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44
15、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填序号)               ;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填序号)                     .
①B超检查②超声波除结石③蝙蝠回声定位④中医利用“闻”帮助诊病⑤超声波洁牙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0
16、

正常人可以听见立体声广播是由于      .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297
17、

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如右图),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后方。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通常在(明亮/较暗)          
环境中进行。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便于观察像的           
(3)如果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原因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9
18、

)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请依次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1766
19、

奥运会结束后,一些比赛用跳水池也向市民开放做游泳池用。如右上图,小明在室内跳水池里游泳,他在池中的A点向岸上的跳板看时,发现池中射灯B通过水面成的像与他看到的跳板在C点重合,请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关的知识:(1)用作图法完成光路,(2)标出射灯B的位置和实际跳板的大致位置.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25
20、

小芳和小明在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箭头在甲图中标出电流在A支路电流方向.
(2)若要使电流表测L1中的电流,在图乙中,用铅笔代表导线将电路完整.

(3)①小芳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如下:
表一:小芳记录的数据

 
实验
次数
A处的电流IA/A
B处的电流IB/A
C处的电流IC/A
小芳的实验
1
0.10
0.12
0.22

 
②小明发现,分别用不同个数的电池串联时得到的数据不同,于是他三次改变串联电池的个数,记录数据如下
表二:小明记录的数据

 
实验
次数
A处的电流IA/A
B处的电流IB/A
C处的电流IC/A
小明的实验
1
0.20
0.20
0.40
2
0.24
0.24
0.48
3
0.28
0.28
0.56

 
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出:                                    
(4)小明根据表二的数据得出“并联电路各个支路的电流一定相等”,你觉得结论可靠吗?              .如果要使他的结论可靠,下一步应该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52
21、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填两种情况);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53
2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请你和小明、小强和小芳一起完成有关探究:
(1)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②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应                                           .

③当蜡烛在丙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     像(虚/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蜡烛应向(远离/靠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
(2)小强想探究人的眼睛怎样既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
①分别采用不通的焦距做实验,实验得到的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距(cm )
焦距(cm )
像距(cm )
像的性质
1
30
10
15
始终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2
41.25
11
15
3
60
12
15

②比较实验1、2和3可知,当被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如果要使像距不变,焦距要变
   (大/小),这说明,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来看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的。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引发近视,必须配戴    透镜.
(3)小芳想探究摄影记者常换长短筒镜头的原理:
①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
f/cm
像距
v/cm
1
 
60
8
9.2
2
10
12
3
12
15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小);像就越      (大/小);
③下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某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照片甲是用镜头      (丙/丁)拍摄的.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