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30707
  • 题量:12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模拟
  • 更新:2020-03-18
  • 人气:367

2012届【中考冲刺系列】中考语文模拟冲刺卷(七)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jiàn,以免重蹈覆zhé。一个人惟有敢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shí。

  • 题型:0
  • 难度:容易
  • 人气:1066
2、

根据下面语境,请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如春天的花儿一般自然绽放;            ,如夏天的热风自然奔放;            ,如秋天的稻谷自然成熟。
A、中年的稳重         B、孩子的笑脸              C、青年的激情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88
3、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句,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 题型:0
  • 难度:容易
  • 人气:1100
4、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
古典文学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春水满泗泽,王湾在北固山下,见证“                                   ”的壮阔;夏意醉原野,辛弃疾流连于乡间,品味“稻花香里说丰年,                  ”的欣喜;秋风送闲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享受“                   ,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冬岭秀松柏,孔子伫立于天地间,感悟“                                  ”的深邃。吟诵时,山川有意;凝眸处,草木多情。

  • 题型:42
  • 难度:未知
  • 人气:1974
5、

阅读下列名著片断,写出各片断出自哪部名著,并写出该部名著的作者。
A.皇帝希望我另找一个机会把剩余的敌舰全部牵引到本国港口来。君王的野心总是无法揣度的,他似乎一直在想把不来夫斯古帝国灭掉,化为自己的行省。
B.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C.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象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A:                                               
B:                                               
C:                                                

  • 题型:43
  • 难度:容易
  • 人气:1974
6、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下列句中划线新词语的意思。(任选一个)
“十二五”规划明确居民收入增幅超GDP,这个消息真是太给力了。
什么都是浮云,健康最重要。
活动二:新词语的出现,有些现象让人深思。比如:
2010年一段时间集中出现了一批肉络流行语: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油你涨、糖高宗、豆你玩、棉里针、鸽你肉
请你探究:
这些网络流行语是利用什么方法构成的?
这些网络流行语反映怎样的一种社会现状?
这些词语能迅速流行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态?
活动三:新词新语利弊谈。
近年来,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对于新词新语的使用,有人主张从严治理,也有人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应该鼓励;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让社会检验。你赞成哪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977
7、

三袋米的故事
①   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 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   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 掌打到了学校……”
⑧ 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 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4分)

  • 题型:4
  • 难度:未知
  • 人气:1431
8、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 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 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 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 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 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
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

  • 题型:4
  • 难度:未知
  • 人气:865
9、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一)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 题型:18
  • 难度:较易
  • 人气:290
10、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天大雨(    )    (2)今亦死(    )
(3)宜多者(    )    (4)旦日,卒中往往语(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从选文中,可以得出,陈胜起义的必然性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题型:45
  • 难度:较易
  • 人气:385
11、

(三)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
.①以下骑送迎 ②.天子至 ③. 使人称谢 ④.其将可袭而俘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 题型:45
  • 难度:较易
  • 人气:1656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少年时立志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神痴。做裁缝的父亲知道后问品特:“你快乐吗?”品特回答说:“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说:“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享受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就是成功。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裁缝,但每当给别人做衣服时,就非常快乐。”
请以“享受过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在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

  • 题型:20
  • 难度:未知
  • 人气: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