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1-08-17
  • 题量:12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浏览:95

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
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节选)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阀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此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管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这里所说的“具有天文背景”的含义是(    )     

A.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参商二星不会同时出现在天宇的知识。
B.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源于对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的观察。
C.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形成过程中受到与参商二星有关传说的影响。
D.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善于把有关的天文知识当做民间传说的背景。

下列四种天象中,与其余三种含义不同的一种天象是(    )

A.参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
B.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
C.黄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
D.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指向东方。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
B.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C.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
D.子午线的测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1341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日夜窃人货殖货殖:财物
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固:固然,虽然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蕃息:繁衍
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才:人才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  )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②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⑤吏无避忌,白昼肆行            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译文: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译文:
(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译文:

  • 题型:45
  • 难度:较易
  • 人气:500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题。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前人评论“上阙‘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18
  • 难度:较易
  • 人气:1350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2033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偷   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
(2)为什么“我”“听到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了解到少年偷画像的原委之后“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3)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4)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1551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萧 乾 先 生 印 象
刘炳善
我与萧乾认识,是在1988年夏天,我的《伊利亚随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旬,在门外贴了一张小纸条,上写:“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我事后记下了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敲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很有风度而又非常和气的老先生。萧老亲切、坦率地告诉我: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譬如说,英国十八世纪的东西就很不好翻译。至于兰姆的作品,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肯定。实际上,他在“文革”前已译过菲尔丁的巨著《汤姆·琼斯》和《大伟人魏尔德传》等等,早已译著等身。
正谈话中,进来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和他小声谈了一阵,离开。萧乾先生说:这是一位医生,教他如何保健;然后又像是有点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他想)尽量延长(生命)……”当时我对他的坦率有点惊讶,后来明白:他的意思是打算一面保护健康、一面尽量多做些工作,“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
此后我与萧乾先生建立了大约十年的通信联系,偶有赴京的机会,又到他家去过两三次。
作为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大公报》驻英特派员,萧乾在伦敦大学教过课,在剑桥做过研究生,萧乾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让人感到他有点英国绅士的风度——这是在与他接触中可以感触到的。举一个小例子:前面说过他因年老体衰,“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但一说话,往往超过这个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事着急,他也绝不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而是采取很含蓄委婉的方式向你客气地暗示。有一次我到他那里,谈了一阵话后,他很和气地问我:“你害过荨麻疹没有?”我说:“没有。害荨麻疹很痒吧?”他说:“很痒。也疼。”我马上明白了,随即礼貌地告辞。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萧乾先生身上绝无高贵士绅的那种矜持倨傲、老气横秋的样子,更多的倒是保持着一副年轻人的脾气: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这可能跟他长期做新闻工作的训练有关。这种脾气他保持了一生。他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几十年一直活跃在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还在为翻译《尤利西斯》而拼搏。
尽管萧乾先生待人温和,他的性格中还有较真、执著甚至“倔”的一面。因为曾经长期受到贬抑和屈辱,他在“改正以后”,对于个人的尊严就特别敏感而且较真。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种种争议、恩怨太多,当然其中有个是非曲直,只是如果只记住争议和恩怨,而忘掉了文学,则等于“把孩子和脏水一齐泼掉”,损失未免太大。我的意思是最好采取“两分法”:争议的是非是一码事,每个人文学史的业绩是另一码事,不必互相混淆。这样,前人的正面文学业绩,后人可以安心继承,以利未来。
就我对接触中的萧乾先生的印象来说,尽管他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又做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但从他为人处事的作风来看,他是一位厚道的老北京人。
选自《书屋》,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萧乾先生看到作者能够翻译出《伊利亚随笔选》,给以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不过表明一位译著等身的译坛长者的宽厚态度而已。
B.作者通过对萧乾先生注重保健的描述,很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性格中较真、执着、敏感,但又充满生气,容易交往的特点。
C.萧乾几十年来活跃于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等,这既反映出他的勤奋,也说明他的人生非常丰富多彩。
D.作者在文中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通过写自己与萧乾先生的几次交往,塑造了一个厚道、学养丰厚的北京作家的形象。

E.作者认为,对文学史上的争论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着眼于是非本身,二是看到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否则,就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损失。
(2)从第一段可以看出,萧乾先生对翻译外国古典作品的态度是怎样的。
(3)文章两次提到写有“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的小纸条,分别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特点?这样写,对你有哪些启发?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1304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站出来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几乎全都是朝中重臣,而司马光首当其冲,他几度上表,历数新法的种种弊端,言辞甚是激烈。
B.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C.由于台湾“熊猫馆“1月25日才开馆,动物园开通了网络直播,上网观看熊猫最高流量曾达60万人次,各种有熊猫图案的商品也粉墨登场,纷纷亮相街头。
D.每年一度的杭州西湖博览会烟花晚会让西湖的夜空流光溢彩,如果苏东坡也能看上一眼,说不定又能为我们留下许多美妙的诗句。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81
8、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B.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了,值得北京乃至全中国思考的是,能否把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持续下去是个问题。
C.申先生十年前来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D.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进行京剧教学试点的通知,几天来引起巨大争议,在所有的质疑中,15个学唱曲目有13个为“样板戏”成为最大焦点。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59
9、

下面六句话已经打乱顺序,请根据文意排出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
就占地面积而论,苏州园林都不大,可是它们为什么都能以如此小的空间,显露出那样幽深的境界呢?这与它的“幽”有关。古书上有“曲成万物”之说,“曲”里面的确有美学。                                      。
 
(1)但它们都是艺术,都有共同的美学原理可循
(2)清代诗人袁枚在《小仓山房尺牍》卷六中就曾说过:“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 孔子‘情欲信,辞欲巧’,巧即曲之谓矣”          
(3)文学和园林当然不一样,一个是文字组合,一个是土木建筑
(4)历来的优秀作家,都是深谙此中三味的
(5)文学作品要想“深”,也要“忌直贵曲”
(6)正像园林建筑要“曲”才能显得“幽”一样

  • 题型:3
  • 难度:较易
  • 人气:281
10、

下面是“张火灯为失声而道歉”的新闻,阅读后请写几句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见解深刻,语言简洁。(不超过40个字)
7月1日晚,著名程派青衣张火灯在演唱《江姐》最后一幕中的“红梅赞”时,突然咳嗽了几声,有两句唱腔没有完整唱下来。演出结束后,张火灯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哽咽着说:“我对不起大家!请求大家原谅!”随后,她招呼离场的乐队回座,坚持把没有唱完整的“红梅赞”再唱一遍。当张火灯“补唱”完这段长达8分钟的“红梅赞”后,观众全部起身站立,鼓掌声持续了5分钟。
答:

  • 题型:3
  • 难度:较易
  • 人气:582
11、

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两个句子。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         
 
                                                                        。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972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20
  • 难度:较易
  • 人气: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