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14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模拟
  • 浏览:192

[江苏]2012届江苏省仪征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1、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呜(yàn)毛骨然(sǒng)磅(bó)(gōng)筹交错
B.本(shé)油光可(jiàn)连(gèn)明眸善(lài)
C.露(guǒ)并行不(bó)恣(suì)分外妖(ráo)
D.(jié)据不(xùe)置辩执(ào)紫嫣红(zhà)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33
2、

下面语段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美哉!仪征。
B.登月湖碧波荡漾,枣林湾芍药妖娆,龙山的竹海绿意盎然……
C.有诗为证:“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
D.岁月流逝,仪征却显得越发的青春。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21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打造和谐校园,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友爱,相敬如宾
B.看到王飞同学滑稽的表演,大家忍俊不禁地笑了。
C.评比文明班级,我们班想必是首当其冲了。
D.我们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应当妄自菲薄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978
4、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校车安全问题首次在国务院条例层面系统地从制度、措施上得到梳理:       ,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责任;       ,从源头上保障校车安全;       ,确保校车使用安全;       ,严格责任追究。
①强调建立健全校车安全标准体系 ②明确了法律责任  ③明确对校车使用实行许可制度  ④明确了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00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名作,均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政治理想。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朝的巨著。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成功塑造了一位既调皮捣蛋又富有正义感的小男子汉形象,引导人们去关注顽童们的成长。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30
6、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汉语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雷锋同志是中国家yù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kǎi模。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yùn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jiǎo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题型:0
  • 难度:容易
  • 人气:571
7、

默写。(每空1分,共9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_______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君子好逑。(《诗经》)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
“叶”是古诗文常常描绘的对象,请写出两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作。
A.                                        
B.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1651
8、

名著阅读(3分)
一旦那座城市发生叛乱,卷入激烈的内斗,或者拒绝像平常一样忠心或缴纳贡奉,国王就有两种可以使他们归顺的手段。第一种手段比较温和,就是让飞岛浮翔在这座城市及其周围土地的上空,使人们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被剥夺,当地居民就会因此而遭受饥荒和疾病的侵袭。如果罪有应得,岛上还同时可以将大石头往下扔,把他们的房屋砸成粉碎,他们无力自卫,只好爬进地窖或洞穴去藏身。可要是他们依然顽固不化,甚至还想谋反,国王就要拿出他最后的办法来了: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的头上,用这种方法将人和房屋一起统统毁灭。
以上文字出自名著《                      》,作者是                 
作者借飞岛国的国王镇压叛乱的残暴手段影射当时英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 题型:43
  • 难度:容易
  • 人气:180
9、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北漂,指那些漂泊在北京的知识阶层。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给他们一份职业,一个饭碗,一间出租屋,却不承认他们属于这个城市。他们没有正式的北京户口,不算正式的北京居民。近来,反映北漂一族艰苦创业的影视作品大量涌现。
下面的文字摘自一部反映北漂生活的电视剧的主题歌,请根据前后文字,仿写填空。(4分)
我们都一样来自四面八方,告别小城故乡,挤在都市边上。没有灯火辉煌, 这里拥挤空荡,……床前明月光, 照亮我日夜思念的家乡;疑是地上霜,画出我心里故乡的模样;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如果你的面前就有一个屡受挫折的北漂者,你会送给他一句什么话?(可以借用名言,也可自创)
如果你已经大学毕业,会走上北漂道路吗?谈谈你的想法。

  • 题型:3
  • 难度:较易
  • 人气:1321
10、

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歌,回答问题。
【甲】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根据诗歌的内容,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地有什么相似之处?
面对相似的处境,这两首诗作者最终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 题型:18
  • 难度:较易
  • 人气:1995
1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藳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 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于掌故(          )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3)通南北之水(          ) (4)漉水中淤泥籧篨中(           )
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3)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两则文言文前者侧重于工作态度,后者侧重于具体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1)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
(2)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

  • 题型:45
  • 难度:较易
  • 人气:584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丈夫到北海道出差,为公司办事,回来时提了一个很大的泡沫塑料盒子,里面装满了毛蟹、扇贝、鲑鱼籽等海鲜。孩子们高兴得欢呼雀跃。“爸爸的礼物,太棒了!”
  “全都我们自己吃吗?”上中学的儿子和上小学的女儿一会儿摸摸蟹钳,一会儿打开扇贝的壳,A.屋子里一片欢笑
  “你这次可豁出去了,买了这么多海鲜。”美惠子回头看着笑眯眯的丈夫说,“没给你带多少零用钱,够用吗?”
  最近经济不景气,所有的地方都紧缩开支,公司发的出差补助,也少得可怜,不会有剩余。
  “好久不去北海道了,好不容易有机会去一次,叫大家好好吃一顿海鲜。”
  丈夫乐呵呵地说。
  他没觉察出美惠子的忧虑,与孩子们一起看着箱子里的海鲜,兴高采烈地说:“这次出差可吃了个够,北海道的海鲜真便宜。”
  那天晚上,他们把住在附近的美惠子的父母请来,一起吃了顿丰盛的晚饭,大家都很高兴。
  B.丈夫手里拿着啤酒罐,满脸幸福的微笑
  美惠子边吃毛蟹,边看着丈夫。
  ———他肯定有瞒着我的私房钱。她心里悄悄地想着。
  ———也许他有额外收入,没有告诉我。
  丈夫年轻时迷恋过麻将、赛马,但过了40岁以后,他不再干了。难道他现在在偷着干?
  想到这里,手里难得吃上一次的毛蟹变得索然无味。
  第二天,丈夫上班后,美惠子给他洗衣服,翻了翻他的旅行皮包。
  她把皮包里的脏衣服拿出来,把没有穿的袜子、手帕留在里面。最后她把皮包翻过来看了看,没想到从中掉出一个小纸团。
  她打开一看,是两张揉在一起的购物小票,可能是他随手塞进旅行包里的。
  她展开一张凑到眼前细看。“这是海产市场的购物小票。”美惠子自言自语道。“哎呀,整整一万两千日元。”
  这些海鲜够贵的!美惠子皱着眉想,就算是让大家一饱口福,也不应该花这么多钱!
  看样子丈夫好像在背着我赌博,把赚的钱偷偷地存了起来。
  美惠子叹了口气,展开第二张小票。这是一张计算机打的购物小票,上写:烤鸡罐头一个,方便面一个,点心一块。
  美惠子看着小票上那些细小的字,眼角一热。
  ———他在撒谎,嘴里说吃了一肚子海鲜,实际上是用这些便宜的方便食品填饱肚子。
  美惠子眼前浮现出昨晚丈夫幸福的笑脸,轻轻地说:“我错怪你了,请你原谅。”
  C.她心中的郁闷顷刻间烟消云散,不由得笑了,但随即又哭了起来
(《两张收据》选自《读者》2012年第四期,作者日本内海隆一郎FF09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文章有三个划浪线的句子,说说文章中人物为什么“笑”,妻子为什么又哭了?
A处:孩子们“欢笑”                                                   
B处:丈夫“微笑”                                                     
C处:妻子“笑”                                                       
妻子“哭”                                                       
在写作手法上,刻画妻子主要采用了哪些的描写方法,写丈夫又有什么不同?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近年来世界性金融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章中那句话暗示了这一个社会背景,请摘抄出来。面对经济困境,文章中的丈夫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摘抄:                                                            
值得学习的地方: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1787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 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⑼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⑽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⑾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2011年第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
人们为什么“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
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结合文章第⑼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章第⑶节提到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课文(如《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谈谈这种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1331
14、

作文
撑一把伞,拒绝了细雨;关一扇窗,拒绝了春风。我们拒绝过别人的帮助,但无法拒绝母亲的唠叨;我们拒绝过外来的诱惑,但某些拒绝又让我们心存遗憾乃至不舍。该拒绝的时候我们或许不懂得如何拒绝,不该拒绝的当初又为什么毅然决然?
请以“   拒绝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确定文题。中心词语“拒绝”的前与后可以填写词语,也可不填。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 题型:20
  • 难度:较易
  • 人气: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