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 编号:32355
  • 题量:42
  • 年级:高二
  • 类型:月考试卷
  • 更新:2020-03-18
  • 人气:226

[山东]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政治试卷

1、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的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305
2、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棵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853
3、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8
4、

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数千次大小地震。新华网雅加达12月13日电印度尼西亚中部苏拉威西岛附近海域13日发生里氏6.3级地震。
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87
5、

成语“信口雌黄”“指鹿为马”共同体现了(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62
6、

近日,网友将一篇韩国人的文章翻译出来,文章称“韩国人发明了汉字”,引发网友激辩。从教科书宣称“哺育黄河文明”到“端午祭”申报遗产、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遗产,韩国人胃口越来越大。对此有人觉得可笑,有人觉得可悲,有人觉得愤怒。对韩国人的一些做法有人觉得可笑,有人觉得可悲,是因为(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不容歪曲
B.是思维决定存在,不是存在决定思维
C.韩国人缺乏正确思维的指导
D.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文明的生活息息相关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74
7、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革命。它主要用辩证法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哲学上论证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秩序的必要性。这说明(   )

A.哲学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B.哲学通过批判旧社会、旧思想的弊端而更新人们的思想
C.哲学能够唤起人们的科学精神
D.任何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8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

A.历史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1583
9、

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

A.坐井观天 B.削足适履 C.庖丁解牛 D.刻舟求剑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64
10、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07
11、

我们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    )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独自自主,自力更生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573
12、

2010年6月,科学家在地球内部深处发现奇特的反物质粒子。这些反物质粒子叫做“反中微子”,被认为是地球放射性衰变的产物,是由与正常物质的属性相反的反物质构成的。从哲学上看,这一发现表明(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物质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71
13、

材料中的物质与反物质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  )
①都是世界的本原
②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③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793
14、

2010年5月,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察到超大质量黑洞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并认为超大质量黑洞也许常常会在星系中心区漫游。这主要说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有规律的 D.脱离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7
15、

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63
16、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398
17、

2010年6月9日,俄罗斯国际象棋机器人同时与俄罗斯象棋三大高手对弈,在第二轮比赛中机器人很顺利地就战胜了三大高手。这一事实表明
①电脑运动比人脑运动更高级更复杂
②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③电脑是人造的,在某些方面超过人脑,实质上是人类在超越自身
④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容易
  • 人气:2060
18、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C.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
D.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260
19、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西索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回答下面2题。
1.材料表明(

A. 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 人们心中的"美人鱼"形象是以"美人鱼"雕像为基础
C. 人们对"美人鱼"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D. 安徒生心中的"美人鱼"是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

2.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对"美人鱼"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美人鱼"的反映
B. 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
C. "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一个感性形象,他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716
20、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是(   )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题型:28
  • 难度:容易
  • 人气:236
21、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     )

A.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确定的
B.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C.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D.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872
22、

2010年12 月3 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进行综合试验,以测试和评估此路段,为2011年7月份的试营运作好准备。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时速 486.1 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蕴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③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
④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71
23、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长征二号FT1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按预定计划,顺利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46.9公里的初始椭圆轨道。材料说明了实践的特点(   )

A.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B.主观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C.社会历史性,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题型:28
  • 难度:容易
  • 人气:1011
24、

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blob.png

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681
25、

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
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

①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②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③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④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56
26、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61
27、

“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
  • 题型:1
  • 难度:未知
  • 人气:843
2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诗人的认识受到他自己的心理感情的影响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699
29、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799
30、

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物质材料有时直接对雕塑人物的性格起到象征作用。同一件艺术品,用大理石雕成还是用青铜铸成给人的感觉就截然不同,前者温柔,后者刚毅。这体现的哲理是(   )

A.面对不同的客观事物人们会做出不同的反映
B.面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也会做出不同的反映
C.知识构成不同,人们的反映就会有所不同
D.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也会做出不同的反映
  • 题型:28
  • 难度:容易
  • 人气:1546
31、

《孙子兵法》云:“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619
32、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与朋友一起游南镇,一朋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他(   )
①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对花的存在的反映
②认为花的存在离不开人对花的感觉
③认为人对花的感觉离不开花的存在
④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第一性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1
33、

“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水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用水
②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③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将受惩罚
④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26
34、

2011年7月26日,“蛇龙号”在第二次下潜实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这将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精细的调查平台,为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材料集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84
35、

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论述(    )
①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94
36、

细菌感染曾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历经漫长的黑暗时代后,抗生素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但从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正式问世到现在,不过60多年的时间,曾经是治疗细菌感染“灵丹妙药”的抗生素却越来越多的在失效。如果不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等待人类的将是下一次的黑暗。我们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有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让我们与细菌和平相处,科学地使用抗生素。上述事实说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③人们的认识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635
37、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343
3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52
39、

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 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 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 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 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 题型:28
  • 难度:容易
  • 人气:1566
40、

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如今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亿多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必然归宿。但是,我国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居住、交通、污染、治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显。人们意识到,城市化不仅表现在空间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应当体现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的改善上,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去郊区生活。
请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1864
41、

2011年11月17日,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刚刚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神八在太空巡游17天,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我国航天事业,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8
42、

材料一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 2010年4月30日,第4l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全球80个城市围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社区的重塑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同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用低碳、绿色、和谐的共同追求,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历史上首个城市主题,在跨越历史、现在、未来的巨大时空坐标上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