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2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卷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
B.开普勒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C.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牛顿 |
D.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64
如图甲所示,在长约1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圆柱形的红蜡块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将此玻璃管迅速竖直倒置(如图乙所示),红蜡块R就沿玻璃管由管口A上升到管底B。若在将玻璃管竖直倒置、红蜡块从A端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向右水平移动(玻璃管的初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如图丙~丁所示),直至红蜡块上升到管底B的位置(如图中丁所示)。描出红蜡块的运动轨迹如图戊所示,则红蜡块和玻璃管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速运动
B.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速运动
C.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44
16.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点,小球在斜面上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弹簧的形变量大小为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92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圆弧槽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圆弧槽的边缘A点有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图中未画出),今让小球对着圆弧槽的圆心O以初速度作平抛运动,从抛出到击中槽面所用时间为(g为重力加速度)。则平抛的初速度可能是
A. | B. |
C. | D.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71
如图所示,某次发射远地圆轨道卫星时,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Ⅰ,在此轨道运行的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周期为;然后在P点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在此轨道运行的卫星的周期为;到达远地点Q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远地圆轨道Ⅲ,在此轨道运行的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周期为(轨道Ⅱ的近地点为Ⅰ上的P点,远地点为轨道Ⅲ上的Q点)。已知=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4
图所示,线圈匝数为n,横截面积为S,线圈电阻为r,处于一个均匀增强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k,磁场方向水平向右且与线圈平面垂直,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和2r。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
B.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
C.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 |
D.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3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个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在小球的整个下降阶段,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A→B过程,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 |
B.从A→C过程,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 |
C.从A→D过程,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
D.从B→D过程,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86
回旋加速器的核心部分是两个半径为R的D型金属扁盒,如图,盒正中央开有一条窄缝,在两个D型盒之间加交变电压,于是在缝隙中形成交变电场,由于屏蔽作用,在D型盒内部电场很弱,D型盒装在真空容器中,整个装置放在巨大电磁铁的两极之间,磁场方向垂直于D型盒的底面,只要在缝隙中的交变电场的频率不变,便可保证粒子每次通过缝隙时总被加速,粒子的轨道半径不断增大,并逐渐靠近D型盒边缘,加速到最大能量E后,再用特殊的装置将它引出。在D型盒上半面中心出口A处有一正离子源,正离子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加速时电极间电压大小恒为U。(加速时的加速时间很短,可忽略;正离子从离子源出发时初速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交变电压U,则正离子在加速器中运行时间将变短 |
B.增大交变电压U,则正离子在加速器中运行时间将不变 |
C.正离子第n次穿过窄缝前后的速率之比为 |
D.回旋加速器所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为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91
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已平衡好小车的摩擦),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并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每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相等。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如下图),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A.GK | B.AD | C.AK | D.EH |
(2)改变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测量并计算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和速度的平方,将数据记录到右侧表格中。根据数据,同学甲猜想物体获得的速度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W之间可能存在正比关系,同学乙猜想2与W有正比关系,于是甲、乙两位同学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找寻支持他们猜想的依据。他们分别在以下(a)、(b)图中建立了-W和2-W坐标,现已将数据点正确描上,请你根据描好的点,帮他们画好(a)、(b)图的图线
(3) 由(a)中图像得出结论: ;
由(b)中图像得出结论: 。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343
现有一块灵敏电流表A1,量程为150μA,内阻r1约为1000Ω,要精确测出其内阻r1,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2:量程1mA,内阻r2=50Ω
定值电阻四个:R0=100Ω;R1=40Ω;R2=4000Ω;R3=40000Ω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4.5V、内阻很小
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精确测出r1,实验小组设计出了如图甲的、便于多次测量的、并能保证各电表示数超过其量程的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的电阻R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在R1、R2、R3中,R应选用 。
(2)请按电路图图甲,在图乙中完成电路连接。(请在答题卡上画)
(3)在所测量的数据中选一组数据,用测量量和已知量来计算A1表的内阻,计算的表达式为r1= 。(式中的I1、I2分别是电流表A1和A2此次的示数)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8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斜面上AB段光滑,其它部分粗糙,且斜面足够长。一带有速度传感器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速度传感器上显示的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6 |
……. |
速度(m/s) |
0 |
6 |
12 |
17 |
21 |
25 |
29 |
……. |
取g=10m/s2,求:
(1)斜面的倾角多大?
(2)小物块与斜面的粗糙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AB间的距离xAB等于多少?
- 题型:13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5
如图所示,质量为、电荷量为的小球(视为质点)通过长为的细线悬挂于O点,以O点为中心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在第2、3象限内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 (式中为重力加速度) 。
(1)把细线拉直,使小球在第4象限与x正方向成角处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沿原路返回至出发点,的最小值为多少?
(2)把细线拉直,使小球从处以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要使小球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的最小值为多少?
- 题型:13
- 难度:中等
- 人气:73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不一定增加 |
B.内能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是可能实现的 |
C.物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 |
D.物体对外界做了多少功,内能就会减少多少 |
E.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有可能减小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17
如图所示,透热的气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缸体质量M=200kg,活塞质量m=10kg,活塞面积S=100cm2。活塞与气缸壁无摩擦且不漏气。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为27°C,活塞正位于气缸正中,整个装置都静止。已知大气压恒为p0=1.0×105Pa,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a)缸内气体的压强p1;
(b)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到多少°C时,活塞恰好会静止在气缸缸口 AB处?
- 题型:13
- 难度:较易
- 人气:2038
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在其传播路径上每隔L=0.1m选取一个质点,如图甲所示,t=0时刻波恰传到质点1,并立即开始向上振动,经过时间∆t=0.3s,所选取的1-9号质点间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t=0.3s时刻,质点1向上运动 |
B.t=0.3s时刻,质点8向下运动 |
C.t=0至t=0.3s内,质点5运动的时间只有0.2s |
D.该波的周期为0.2s,波速为4m/s |
E.该波的周期为0.3s,波速为2.67m/s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96
如图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CD为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周,圆心为O,光线从AB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θ1=45°,它进入棱镜后恰好以临界角射在BC面上的O点。
(a)画出光线由AB面进入棱镜且从CD弧面射出的光路图;
(b)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c)求光线在该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v(已知光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c=3.0×108m/s)。
- 题型:13
- 难度:较易
- 人气:2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 对三 个 给6分。每 选 错 一 个 扣 3分 ,最 低 得 分 为 0分)
A.原子的核式结构是汤姆孙发现的 |
B.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2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
E.用加热、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34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体紧挨着放在水平面上的O点,左边有竖直墙壁M,右边在P点与光滑的、半径为R的圆弧槽相连,MO=ON=R。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开始时两物体静止。现让A物体以初速度向左开始运动,设A与竖直墙壁、A与B均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B物体第一次被A碰撞后,恰能上升至圆弧槽最高点P点,求:
(a)A物体的初速度为多少?
(b)B物体最终停在何处?
- 题型:13
- 难度:中等
- 人气: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