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月考试卷
  • 浏览:1549

[浙江]2012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卷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络(lǒng)下(zài)斜(qǐng)不辨媸(yán)
B.笔(zhuó)真(dàng)击(jū)天人愿(suí)
C.水(fú)打(yàng)痒(sào)张口舌(jié)
D.萌(niè)血(zhǐ)金(yòng)河水汤(shāng)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4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销声匿迹多年、素有楠溪江精灵之称的舴艋舟重现,七艘全新的舴艋舟圆满完成了处女航,久违的倩影勾起世居楠溪江流域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思。
B.杭州钱江三桥发生局部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强行合拢,结果给桥梁安全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C.日落是一种优雅,一如婉啭的作别,从容的放手,没有春风骀荡般的欢畅,却有一种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令人玩赏不已。
D.伊拉克现在是一个满目疮痍、危机四伏的“烂摊子”:政治生态失衡,经济百废待兴,安全形式严竣,恐怖阴霾密布,暴力活动频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90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了尽快丰富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收藏,徐邦达经常往返各地,悉心查访,短短几年时间,便收集到无数件古书画珍品,使该馆藏品初具规模。
B.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纵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C.4月4日苏州西山景区发生快艇撞船事故,该事故已造成4名大学生殒命太湖,清明节竟成了孩子们的祭日,人们纷纷对此评头论足
D.内贾德跑到拉丁美洲访问,跟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称兄道弟,叫板美国,又到古巴跟卡斯特罗密谈多时,如此纵横捭阖,也算是一道风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26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维持房价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价房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源则大量入市,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
B.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途径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C.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益,只会增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D.多所高校联合起来实施“三位一体”招生方案,在如何突出综合素质的考查、突出不同高校学科特色、建立多元评价标准进行了有益探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36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张良和项羽一样,都是血性之人。项羽的血性见之于外,张良的血性蕴之于内,两者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由于项羽不读书,这种血性一直                             。而张良的血性经过一番修炼,                             。一般人见到张良这样弱不禁风的外貌,往往不免忽视,但偏偏是他,有着荆轲聂政式的血性。

A.①没能内敛,韬光养晦,而不能精光外露。②优游不迫,从而由外露而内蓄
B.①韬光养晦,没能内敛,精光外露。②由外露而内蓄,从而优游不迫
C.①没能内敛,精光外露,而不能韬光养晦。②由外露而内蓄,从而优游不迫
D.①韬光养晦,没能内敛,精光外露。②优游不迫,从而由外露而内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
6、

请仿照这首小诗,以“蝴蝶”或“云”为题,另写一首小诗。
要求:结合所写对象的特点,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有意蕴。

春的枝头,
会飞的花朵
最美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024
7、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请给这幅漫画添加一个标题,要求生动简洁。                          
                                     
(2)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漫画的内容并指出漫画反映的问题。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516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很多人都会同意,富是一个经济概念,指物质生活资源丰裕,人拥有很多很多超出个人基本生活需要的财产和收入,不仅不用为衣食住行担忧,而且还囤积了许多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东西。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是国际著名的贪官,其夫人仪表雍容富丽,风情万种,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她拥有很多很多的衣橱,光鞋柜里就有三千双鞋子。以一双纤细的脚丫去拥有数千双鞋子,这就叫作富。
对富的理解很容易达成共识,但对贵的理解却有歧义。
贵和高经常被镶嵌在一起来使用:高贵。高有超出、超越水平线以上的意思,贵指的事物具有超出原价或均价的价值。是人的什么东西获得了超出原价或均价的价值呢?许多人把高贵理解为社会地位、社会身份高,超出普通百姓芸芸众生,是人上之人。许多人要的就是山顶上小草的风光,认为它比山谷里的青松要高贵。这种把高贵等同于权贵的理解,是一种势利、媚俗的理解,它把贵当成一个政治学概念,所参照的是社会权力体系中人所处地位的高低。在社会场面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假借对财富和权力的占有把自己支撑起来,变得高大伟岸,持一种凌驾和俯冲的姿势,一旦抽掉那些支架,人就像被戳破的气球萎缩下去,拎都拎不起来,显出了人性的虚弱和颓废。
对贵的政治学理解实际上把它当成了富的延伸,意指人在权力地位上的过剩和富余,没有精神上超越性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追求比别人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为此不惜牺牲社会人群的利益,是想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别人之上。这种追求本身极其低俗甚至是恶俗,没有什么高贵可言。权力可以调配社会财富资源,使之集中在某一部分或某一个人身上,使其成为富人,却不能直接改变他内心品性的卑鄙,使之摇身一变成为贵人。
对贵的含义的另一种理解,是人本学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从人所拥有和假借的身外之物,而是从人本身来认识和评价人,把贵理解为一个人作为人本身存在的品性,也就是人的精神品位和心灵境界,以及所表现出的人格气象,具有某种超越性,具有超越世俗凡尘的气度风范。这种理解不看你兜里的钱有多少位数,也不看你手中权力是什么级别,也不看你的出身背景有多么显赫,总之,不看你身上穿什么马甲,就看你作为一个赤裸裸的人是什么质地,在什么位格上。是小草,长到山顶上也不过是小草;是青松,长在深谷里也依然是青松。这种人本主义的理解源自于古老的文化。在中国古典思想中,对人性成就给予了超出社会成就的评价,并将人性成就看成是社会成就的根基。在这种文化中,最高贵的人不是拥有财富和权力最多的人,不是皇帝天子,而是在人性修养上趋于完备的君子、圣人、真人,权贵往往是带有贬义的,富人的地位更为低下。
对于人的生存而言,富是一个横向坐标,贵是一个纵向坐标。富裕体现人生活的数量和同一水平面上铺排的宽度,贵体现生命品质和生活质量的晋升,关乎人性的净化和升华,关乎心灵受约束的程度,决定人能否获得尊严、优雅、有意境。物质生活的水平取决于物质要素的积累,人能否成为一个富人,取决于他能否获取、占有尽可能多的物质与权力;而人能否具有超越世俗凡尘的高贵气度,人的生活能否具有上乘的品质,取决于生活主体(即人本身)的精神涵养,取决于人的精神在多大程度上摆脱对物质和权力的沉迷和依附,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豁达开来,活得清明和洒脱。古人有言: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心灵圆满自足,没有向外的趋附,这就是高贵的终极意义。
(孔见《富而不贵的生活》节选)
下列各句中,对“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

A.贵即高贵,指的是社会地位、社会身份高,超出普通百姓芸芸众生,是人上之人。
B.贵体现生命品质和生活质量的晋升,同时又是富的延伸,意指人在经济、权力地位上的过剩和富余。
C.贵是一个人作为人本身存在的品性,也就是人的精神品位和心灵境界,以及所表现出的人格气象,具有某种超越性,具有超越世俗凡尘的气度风范。
D.尽管人们对“贵”的理解存在政治学与人本学的分歧,但在当代社会都有它们一定的合理性。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古典思想中,对人性成就给予了超出社会成就的评价,并将人性成就看成是社会成
就的根基,因此在古代,权贵就是带有贬义的,富人的地位则更为低下。
B.假借对财富和权力的占有把自己支撑起来,变得高大伟岸的人,一旦抽掉那些支架,就会像被戳破的气球萎缩下去,拎都拎不起来,显出了人性的虚弱和颓废。
C.是小草,长到山顶上也不过是小草;是青松,长在深谷里也依然是青松。这样的对高贵的理解是一种势利、媚俗的理解。
D.作者认为,最高贵的人不是拥有财富和权力最多的人,而是在人性修养上趋于完备的君子、圣人、真人。

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既富且贵的人?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118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影 子
波兰)普鲁斯
天上的阳光渐渐熄灭了,地面的薄暮慢慢升起来。薄暮——这是夜大军的前哨。这支凶猛的夜大军自古以来就和白日永恒地厮杀着:它总是朝败暮胜、主宰着从日落到日出之间的宇宙,一到白天就全线溃退,躲在隐蔽的地方窥伺着。
它躲在深山峡谷里,城市地窖中,森林密丛间,阴沉的湖泊深处;它隐身在原始的地下岩洞,矿井和深沟,屋角和墙窟。它慢慢地布开,悄悄地扩散,终于充满各个幽暗的角落。它潜伏在树皮的裂缝里,衣裙的褶皱间,躺在最细的砂粒下面,缠在最薄的蛛网中,伺机出动。虽然从一个地方把它赶走,那也只不过是暂时的退让,它仍然要选择良宵,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还要努力夺取新阵地,最后吞没整个世界。
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薄暮便悄悄地、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和椅子背后涌到房间中央,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领制高点,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过了一会儿,黑暗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
生活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入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在华沙的空旷的街道上出现一个奇怪的人形,头上举着小小的火种。他好像专为驱赶黑暗而来,沿着人行道飞速奔跑着,一见路灯,便停了下来,点亮欢悦的灯火,然后就像影子一样消失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七月炎夏;不论是狂风呼啸、尘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只要黄昏降临人间,他就跑遍大街小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尔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有妻室和母亲吗?他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当你把小小的火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需求和感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尔后就像影子一样隐去?
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有一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
“有。”
“他的房间在哪儿?”“喏,就是那间小屋。”
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盏小灯笼——火种。点灯人不在家里。
“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
“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他补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他死了。”
扫院人默然沉思。
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
“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三十位‘游客’。”
“不过,他睡得准是白皮棺材。”
“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十六个呢!”
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抔黄土也没能找到。他死后给人留下和生前一样的印象:只有在黄昏后才能看见的、一个无声的、不露真相的、像影子一样的人形。
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一些人在斗争中死去;一些人坠入深渊;种种机缘、希望和仇恨冲击着那些被偏见束缚着的人;在那黑暗泥泞的道路上同样也走着那些给人点亮灯火的人。每一个头上举着火种的人,每一个在自己的旅途上点燃光明的人,尽管没有人承认他的价值,但他总是默默地生活着、劳动着,然后像影子一样消失。
文章开头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黑暗的凌厉攻势,有什么作用?
文章画线部分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请作赏析。
简析“我”两次拜访点灯人时扫院人的心理变化,并说说文章设置这一情节的意图。
文章为什么以“影子”作为标题?请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节结构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文中末段写到,“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人们怎样才能走出人生的黑暗和泥泞?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举例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307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记,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选自曾巩《寄欧阳舍人(欧阳修)书》
对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生者得致其   严:严肃
B.警劝之     道:作用
C.议之不     徇:徇私,袒护
D.所谕世族之   次:排列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足为后法告诉不许
B.惧后世不知臣壮也,犹不如人
C.有意奸外淑圣人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D.先祖之屯蹶否塞死死犹为厉鬼击贼

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铭志能够著称后世,它的意义与“史”相接近,但是它的内容却与“史”有所不同。
B.文中,作者就碑文写作提出了看法,一是撰写碑文要态度公正,二是撰写碑文要慎选作者。
C.文章既论述了铭志的作用,也由衷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铭志的“公与是”。
D.这篇文章虽是感谢信,但又不仅仅止于感谢,文章还重点述说了“史”的社会意义,也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先 祖 之 言 行 卓 卓 幸 遇 而 得 铭 其 公 与 是 其 传 世 行 后 无 疑 也而 世 之 学 者 每 观 传 记 所 书 古 人 之 事 至 其 所 可 感 则 往 往 衋 然不 知 涕 之 流 落 也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
(2) 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0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齐]谢朓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沧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注]①“江丞”,即江孝嗣,“丞”,官名,是正职官的辅佐。他是谢朓的同僚,当时带兵驻守在北方的琅邪城(今山东胶南),因苦于驻地生活,思念故乡亲人,写了一首《北戍琅邪城》诗赠谢朓。故谢朓写了这首诗以勉励江孝嗣。  ②阿(ē)阁:四面都有檐霤的楼阁。   ③京洛:指当时的京都建康。   ④夫君:称友人。《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差参兮谁思?”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最后四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1880
1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教人者固以无有不教为与善之公,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悟。故有所启焉,以开示其所未知,必待其有求通之志,而诚不能及之,自怀愤憾以不宁,乃一示以方,而欣然请事也。(王夫之《四书训义》)
孔子和王夫之都倡导       的教育原则。教师“不启”“不发”的目的是       (此空请从第二段文字中摘录词语回答)。
综合这两段文字,说说上述教育原则的实施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0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嗟乎!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875
14、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通行证多种多样。毫无疑问,聪明、勇气、美貌等等都可以让人更加快捷地登上成功的殿堂。但是,有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甚至因此而丢了性命;也有人因逞匹夫之勇,而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由此看来,要让人生的通行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应该遵循某些原则,注意某些问题。
请全面理解上述材料,以“用好人生的通行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照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