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2届福建省漳州市四地七校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仲呈祥
敬畏经典,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自觉、充分自信的文明标志。诚如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概括的“道德的抽象继承论”所深刻揭示的那样,经典中承载着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代代相传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需要我们自觉地把它“抽象”出来,“继承”发扬,使之成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经典作品中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诸如“天人合一”“兼容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理念主张,不仅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而且也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开出了救治的文化良方。西方哲学家罗素就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对现代世界极为重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当然,经典作品也不是拒绝真正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改编经典,应视为传承和传播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任何改编,总要注入改编者对经典的读解阐释及其所吸收的所处时代新鲜的思维成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力倡循着经受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昭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顺势深化、丰富、发展、创新,防止和反对逆势解构、拆卸、颠覆。逆势解构、拆卸、颠覆往往是为了制造受众视听感官上的刺激感和迎合时尚趣味。殊不知,当一个民族视听感官上的刺激感过度强化之时,便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弱化之时。这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悲哀而非幸事。我们绝不能乐此不疲、麻木盲目。我们切记不能一边呼唤经典,一边又不珍视经典,更不能把伪经典捧上天。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理应成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时代强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发展的母体。敬畏经典,珍视经典,是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题中之意。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强。自觉,就是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自信,就是要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足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的活力。那种随意解构、颠覆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的做法,丧失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充分自信,缺失了对民族文明传统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会营造出一种有悖于“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不良精神氛围。这,既表现出文化建设上的一种盲目,又暴露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自卑,更不能走向文化自强。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
(原载2011年3月21日《人民政协报》C1版)
下列对“敬畏经典”的阐释,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自觉地“抽象”并继承发扬经典中所承载着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 |
B.如果世界采纳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那么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和祥和。 |
C.一个民族视听感官上的刺激感过度强化之时,便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弱化之时。 |
D.“天人合一”“兼容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正是经典作品所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作者认为只有怎么做才可以将改编经典视为传承和传播经典的有效途径?(3分)
如何走向文化自强是本文的核心思想,请简要概述。(3分)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8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气 (节选)
梁实秋
熟人相见,不能老是咕嘟着嘴,总得找句话说,说什么好呢?一时无话可说,就说天气吧。“今天好冷啊!”“是呀,好冷好冷。”寒来暑往,天道之常,气温升降,冷暖自知,有什么好说的?也许比某些人见面就问“您吃饭啦?”“您喝茶啦?”或是某些染有洋习的人之不分长幼尊卑一律见面就是一声“嗨!”要好得多。拿天气做为初步的谈话资料,未尝不可,我们自古以来,行之久矣,即所谓“寒暄”,又曰“道炎凉”。
天气也真是怪,变化无常。苦了预报天气之人。我看过一幅漫画,画着一位可怜巴巴的预报天气的人向他的长官呈递辞书。长官问他何故倦勤,他说:“天气不与我合作。”我看了这幅画,很同情他。他以后若是常常报出明天天气“晴,时多云,局部偶阵雨”,我不会十分怪他。天有不测风云,教谁预报天气,也是没有太大把握。预报正确,没有人喝彩鼓掌,更没有人登报鸣谢。预报离了谱,少不得有人抱怨,甚至大骂。从前根本没有什么天气预报之说,人人撞大运。北方民间迷信,娶妻那天若是天下大雨,硬说是新郎官小时候骑了狗!
元忽必烈汗两度遣兵远征日本,不顾天时地利,都遭遇了台风而全军覆没,日本人幸免于难,乃称之为“神风”。我们知道台风是有季节性的,奈何忽必烈汗计不及此。我初来台湾,闻台风之名,相见恨晚,不过等到台风真个来袭,那排山倒海之势,着实令人心惊。记得有一年遇到一个超级的西北风,风狂雨骤,四扇落地窗被吹得微微弯曲,有迸破之虞,赶快搬运粗重家具将窗顶住,但见雨水自窗隙汩汩渗进,无孔不入,害得我一家彻夜未能阖眼。我们总算幸运,没有北美洲那样强烈的飓风(即龙卷风),风来像一根巨柱,把整栋的房屋卷上天!我们的台风来之前,向有预报,这恐怕要感谢国际合作,以及卫星帮忙。虽然偶有来势汹汹而过门不入的情事,也乐得凉快一阵喜获甘霖,没得可怨。
人总是不知足。不是嫌太热,就是嫌太冷。朔方太冷,冰天雪地,重裘不暖,好羡慕“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景况。南方太热,朱明当令,如堕火宅,又不免兴起“安得赤脚踏层冰”的念头。有些地方既不冷又不热,好像是四季如春,例如我国的昆明便是其中之一。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应该心满意足没话可说了。然而不然,仍然有人抱怨,说这样的天气过于单调,缺乏春夏秋冬的变化,有悖“天有四时”之旨。好像是一定要一年之中轮流的换着四季衣裳才觉得过瘾。好像是一定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才算是具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我看天公着实作难,怎样做都难得尽如人意。
久晴不雨则旱,旱则禾稻枯焦。久雨不歇则涝,涝则人其为鱼。这就是靠天吃饭的悲哀。天气之捉弄人,恐怕尚不止此。据气象家的预测,如果太阳的热再加百分之三十,地球上的生物将完全消灭。如果减少百分之十三,地球将包裹在一英里厚的冰层内!别慌,这只是预测,短期内大概不会实现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拿天气做为初步的谈话资料比起不分长幼尊卑一律见面就是一声“嗨!”要好得多,因为前者既是“寒暄”又是“道炎凉”,有中国特色,还透着股说不尽的味道。 |
B.把“天气不与我合作”作为呈辞预报天气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的理由,既是对天气预报这一工作难度的客观描述,又幽默地表达了辞者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
C.举元忽必烈汗两度遣兵远征日本,都遭遇了台风而全军覆没,日本人因此幸免于难,称台风为“神风”的例子,突出了天气的威力,强调了天气预报的意义。 |
D.不仅天气预报难,天公也着实作难。人们既嫌北方太冷,又嫌南方太热,四季如春了,还嫌天气过于单调,缺乏春夏秋冬的变化,有悖“天有四时”之旨。 |
E.文章既说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不识天气的可笑与危害及靠天吃饭的悲哀,还告诫读者太阳热度的变化将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处处透着强烈的环保意识。
作者在第四段分别引用了唐宋诗人的诗句谈天气,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末称“寒暄”为“道炎凉”,后文对此有何呼应?请简析。(6分)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3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缘起一面”
高群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少年时代,杨绛在上海读书。从小就学习好,但最淘气顽皮,曾因为上课说话被罚站示众,却因不服两人说话只罚一人而大哭到下课。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开学无期。杨绛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在即,不能坐等,就想到燕京大学借读,借读手续由她的同学孙令衔请费孝通帮忙办理。2月下旬,杨绛等5人北上。路上走了3天,到北平已是2月27日晚。他们发现火车站上有个人探头探脑,原来是费孝通,他已是第3次来接站,前两次都扑空。入学考试结束后,杨绛便急着到清华大学去看望老朋友,同伴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
杨绛初见钱钟书,只见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浑身儒雅气质,“蔚然而深秀”。而杨绛更有一番神韵。她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彼此竟相互难忘。
然而,孙令衔莫名其妙地告诉钱钟书,说杨季康(杨绛原名)有男朋友,又跟杨绛说,他表兄已订婚。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她相会。见面后,钱钟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
一天,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费孝通认为他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费孝通此前曾问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杨绛说:“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这回,杨绛的态度还是没变:“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也很无奈,只得接受现实,跟杨绛做普通朋友。
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钟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两人关系处得不错。钱钟书想想好笑,淘气地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费孝通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指爱上同一个人)。”
1966年“文革”爆发,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从此开始了受污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造反派给她剃了“阴阳头”,派她在宿舍院内扫院子,在外文所内打扫厕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等。3天后,钱钟书也被打成“牛鬼蛇神”。
1969年11月,钱钟书被下放到信阳地区罗山县。次年7月,杨绛也被下放到那里,被分配在菜园干活。菜园距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过10多分钟的路。当时,钱钟书负责看守工具,杨绛的班长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后来,钱钟书改任专职通讯员,每次收取报纸信件都要经过这片菜园,夫妇俩经常可以在菜园相会。“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
“文革”结束后,杨绛和钱钟书获得了自由,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浪费了整整10年的光阴,他们决定整天闭门自守,什么地方也不去,沉溺于自己的学问事业。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1978年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数最多的。
(选自《读者》,2011年第12期)
下列对传记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费孝通第三次到车站终于接到了杨绛等5人,说明他早已经喜欢上了杨绛,与后文孙令衔莫名其妙地告诉钱钟书杨绛有男朋友相照应。 |
B.邓小平把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这说明其翻译质量之高,并且在当时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数最多的。 |
C.少年时代的杨绛,学习好,中英文俱佳,是班上的“笔杆子”;但她又很淘气顽皮,曾经因罚站而大哭到下课。 |
D.“文革”中,杨绛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钱钟书也被打成“牛鬼蛇神”,二人过的是受污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 |
E.杨、钱二人之所以能够走过那段不堪回首的“文革”时光,既是因为二人同甘共苦;也是因为好心人的暗中帮忙,给他们提供相处的机会。
文中记叙钱钟书和费孝通的一段趣事,其作用是什么?(4分)
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对杨绛做了介绍,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3
文化经典阅读 (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②。”请益③。曰:“无倦。”(《论语·子路》)
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③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注】①先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②劳之:指为政者亲身去干,以自身的“先劳”,带动老百姓都勤劳地干。③益:增加。
请简要概括孔子对为政者的要求。(2分)
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这有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925
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探春理家时,发现了贾府管理的弊端。于是,她和宝钗等商量决定先免掉头油脂粉钱,然后把园子中的花草、果木、稻田等交给专人管理。(《红楼梦》) |
B.高老太爷要把鸣凤嫁给冯乐山。听到这个消息,鸣凤马上去找觉慧,可觉慧并不爱鸣凤,因此没听完她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
C.端午节过去了,上海的公债市场波动不定,谣言四起。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纠纷依然没有解决。李玉亭打算做和事佬,他认为吴荪甫的刚愎自用是祸根。(《子夜》) |
D.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姑妈派玛丝洛娃去见他。她来到车站,由于时间紧急,只和聂赫留朵夫说了几句话,火车就开动了。(《复活》) |
E.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作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了金子就拼命想抓住。这一下的努力最终使他送了命。(《欧也妮·葛朗台》)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三国演义》中,关羽 “水淹七军”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2)《巴黎圣母院》一书写道:卡西莫多在乞丐进攻被镇压后发现爱斯梅拉达不见了。爱斯梅拉达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最后,弗罗洛怎样处置她?请简述这一情节。
答第( )题: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人气:11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日知录》序
[清]潘耒
有通儒之学,有俗儒之学。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若夫雕琢词章,缀辑故实,或高谈而不根,或剿说而无当,深浅不同,同为俗学而已矣。
自宋迄元,人尚实学,若郑渔仲、王伯厚、魏鹤山之流,著述具在,皆博极古今,通达治体,曷尝有空疏无本之学哉!明代人才辈出,而学问远不如古。自其少时,鼓箧读书,规模次第,已大失古人之意。名成年长,虽欲学而无及。间有豪隽之士,不安于固陋,而思崭然自见者,又或采其华而弃其实,识其小而遗其大。若唐荆川、杨用修号称博通者,可屈指数,然其人去古人有间矣。
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抄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簏以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常无倦色。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语学问,必敛衽推顾先生。凡制度、典礼有不能明者,必质诸先生;坠文、轶事有不知者,必征诸先生。先生手画口诵,探原竟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也。
先生著书不一种,此《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耒少从先生游,尝手授是书。先生没,复从其家求得手稿,校勘再三,刻之以行世。
呜呼!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也。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立言不为一时,录中固已言之矣。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
(选自《清文观止》)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详考其得失之故考:考察 |
B.其术足以匡世匡:纠正 |
C.自宋迄元,人尚实学尚:崇尚 |
D.九经诸史略能背诵略:省略 |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全都属于“通儒之学”的一组是(3分)
①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 ②采其华而弃其实,识其小而遗其大
③则古称先,规切时弊 ④立言不为一时
⑤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 ⑥至异世而见用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顾炎武的学生,本文作者潘耒深得其师的学问精髓,所以他在文中对顾宁人的治学态度、治学特点和学术成就进行了全面介绍。 |
B.本文开门见山,借区分通儒之学和俗儒之学的本质区别,暗示了顾宁人先生是真正的通儒,《日知录》是经世致用的通儒之学。 |
C.作者在第二段中将宋元明三代的著名学者与古人进行比较,认为他们的治学与古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从而为下文评价顾宁人先生张本。 |
D.作者从第三段起开始正面介绍顾宁人先生的生平和治学,并认为他远非一个时代之人,《日知录》远非一个时代的著作。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3分)
(2) 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3分)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中吕】阳春曲·春景
[元]胡祗遹
几枝红雪①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②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①红雪:形容初春盛开杏花的繁茂。②觉来:醒来。
第一首小令的第四句点明时令,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第二首小令写残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80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问君何能尔? 。(陶潜《饮酒》)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越明年,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210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近年来,高校招生越来越青 ①(lài)于、有利于城里学生,自主招生范围锁定城市的名牌中学,高考加分项目也多以城里学生为本位,唱歌、跳舞、弹琴、绘画、三模三电之类,这些城市学生的强项、农村学生的弱项往往可以获得加分。其结果是,② 自主招生还是高考加分,都基本上与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无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越来越困难,名牌高校中农村学生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连温家宝总理都曾对此表示关切,而“寒门难出贵子”则成为舆论热门话题和人们的普遍感慨。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1分)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4
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
当爱召唤你时,跟随她,哪怕爱的道路艰难又险峻;当爱的翅膀围拥你时,顺从她, ;当爱向你倾诉时,信从她,哪怕她的声音会惊破你的好梦。
A.哪怕藏于羽翼中的剑刃也许会伤害你 | B.不怕藏于羽翼中的剑刃也许会伤害你 |
C.虽然藏于羽翼中的剑刃也许会伤害你 | D.可能藏于羽翼中的剑刃也许会伤害你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0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甲骨文考生”黄蛉的导师何崝辞职了!导火索是因为黄蛉接受了《华西都市报》的采访。何教授称,他一直告诉黄蛉,不要接受记者采访,要低调,要埋头做学问,但他就是有点沉不下心。另外让何教授“不可容忍”的是,黄蛉在接受采访时“根本不提我们给他上的是哪些内容,就是在那里夸夸其谈地谈什么《文心雕龙》”。
两年前,黄蛉因为在高考上用甲骨文写作文而轰动全国,并最终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当时已经退休的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也正是因为黄蛉而被返聘并为黄蛉提供“一对一教学”的。相信很多人都在期待着这位“怪才”能在日后创造新的“奇迹”,出人意料的是,他再次被媒体关注,竟然是因为导师的“罢工”。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答: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两只八哥的笼子被挂在一起。有一个人走到一只八哥身边。八哥便在笼子里抖抖翅膀叫道:“朋友,你好!”这个人听后,笑容满面,立刻决定买下这只八哥。它身边的八哥不解地问:“你怎么会说人话?”“学的。”“怎么学?”“先把舌头剪去一截,让舌头变圆,痛得有一两天吃不下饭,然后才……”“啊,要剪舌头?痛得吃不下饭?我,我可受不了……”它用翅膀捂住了嘴巴,再也不想学人说话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