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1-08-17
  • 题量:17
  • 年级:高一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88

郑州盛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咬文嚼(jué)字尺牍(dú)红缯(zēng)垂涎(xián)三尺
B.相(xiāng)形见绌狂吠(fèi)发迹(jì)矫(jiĭo)揉造作
C.山高路迥(jiŏng)气氛(fèn)岑(cén)寂追本溯(shuò)源
D.惴惴(zhuì)不安晕(yūn)车蛮横(hèng)一夫作难(nàn)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71
2、

下列语句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

A.我想,自己如果做了王,这世界会成为怎样的光影呢?
B.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消以及有关荔枝的史实,并记栽了荔枝的32个品种。
C.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祥而又神密。
D.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及使你连想到一些套语烂调。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41
3、

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昆剧在表演艺术上     高雅,而且优秀艺人为了     观众,常常以通俗的语言     剧本。

A.品味接进润色 B.品位接近润饰
C.品味接近润色 D.品位接进润饰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20
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当前的伊拉克局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28
5、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姐姐在阳台上发现了小毛,赶紧把他叫到屋子里来。
B.他总是批评哥哥袒护妹妹,弄得哥哥很不高兴。
C.要出租汽车的同志请到这边来。
D.上山那条路,除非他,没人认得。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69
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89
7、

从句式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    (  )

A.夫晋何厌之有 B.故不我若也
C.句读之不知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69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朦胧之美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而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461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游览。
B.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进献。
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既:既然。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没有才能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①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D.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知我不羞小节”的“羞”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C.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D.素善刘侯张良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之贤的一组是     (   )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⑤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 题型:45
  • 难度:较易
  • 人气:302
10、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2124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山光”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悦”是___用法。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 情怀。

  • 题型:18
  • 难度:较易
  • 人气:504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____________ 。(《师说》)
(2)____________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
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 题型:0
  • 难度:较易
  • 人气:1140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我不敢使用伟岸、英武这样的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躇。         
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的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威尔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们一起唱歌。“355-|3·2-|2·353|2--”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的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有这一切呢?露、小鸟和风儿的忧伤。……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本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的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那么,在地上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         
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读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踹门而入时紧帖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檩子凳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韵、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我是一个司仪?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         
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让高贵与高贵见面。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当浪头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来愈近,就在与你想拥的一瞬间,消散了。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
题目中提到的两个“高贵”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高贵”的?(5分)
答:①两种“高贵”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它们“高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听音乐或读书时泪水悄然来临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感情使作者流泪?(每条不超过10个字)
答: ①《自新大陆》________________
②《清凉的水罐》______________
③《手拉手》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文章开头一句领起全篇,表明作者自己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B.第五自然段说“我”不是一个“司仪”,而是一个“路人”,说明距离产生美。
C.第七自然段中“海浪”的比喻意在说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贵与高贵经常相遇。
D.文章最后一句,既收束全篇,又呼应开头,表达了自己的欣慰之情

E、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真切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高贵”的情感世界。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1558
14、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3分)
语言传播起来很快。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成:

  • 题型:3
  • 难度:较易
  • 人气:1713
15、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一段新闻中江泽民主席讲话的核心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26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的2002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重要演讲。他指出,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形势,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政府和工商界更要加强合作,增加信任,同舟共济,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应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国内外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答:

  • 题型:3
  • 难度:较易
  • 人气:1482
16、

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6分)
方向
激励          努力           绩效        公平评价         满足
技能

  • 题型:3
  • 难度:较易
  • 人气:1045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走不回来的人         
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往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那个人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要求:
以“走不回来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800字以上。

  • 题型:20
  • 难度:较易
  • 人气: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