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11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模拟
  • 浏览:1274

[浙江]2012届浙江省义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问题。
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jìn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若无的山岚野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也不急,等着水气渐散,再一个人去细细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隐隐地感觉那一抹幽香róng合了月色山情,汇入了一片思绪的空白中……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写序号)(    )
幽香(A.mòB.mǒ)
给语段中的两处拼音写上汉字。
①jìn(    )润                  ②róng(    )合

  • 题型:0
  • 难度:容易
  • 人气:1742
2、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在新年的语文旅程中,你将听到诗人们     的关于祖国和土地的颂歌;走进散文园圃,
  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登上戏剧舞台,    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A .领悟                B.体会            C .引唱

  • 题型:0
  • 难度:容易
  • 人气:1112
3、

古诗文名句填空。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一位父亲叮嘱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所说的“                                ”的旷达胸襟,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含有“水” 字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2145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翻滚的麦浪、这潺潺的溪水、这百鸟的鸣唱、这热闹的劳动场面,使我深深地陶醉了。
B.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
性学习,是一回回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
C.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D.“我们只要心灵相通,就会精诚合作。”宋楚瑜充满深情地说,“让我们为共同的未来

奋斗。”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33
5、

名著阅读。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文中的“我”是                  。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这段话出自名著《                  》。
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

  • 题型:43
  • 难度:容易
  • 人气:1065
6、

综合性学习。(6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TI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10分钟后,器箭成功分离,太阳能帆板随后打开,并且入轨后状态正常。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了庆祝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集邮总公司特发行PFTN•HT-7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留轨飞行纪念封》。
请你观察纪念封,介绍其设计特色。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纪念封》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留轨飞行纪念封》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的重要时刻,你一定感慨万千。请你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以和同学们共勉。(3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 题型:3
  • 难度:容易
  • 人气:762
7、

状元街
刘国芳
女孩门前有条状元街。
女孩坐在门口,看着状元街。状元街只有三米宽,从村子里穿过。街中间毕毕直直嵌了两行卵石,街有多长,卵石也嵌了多长。女孩看过火车,那嵌出的两行卵石就跟铁轨一样,只是没有那么宽。那两行卵石嵌出的距离,只可以走一个人。
女孩知道这状元街上为什么嵌着这两行卵石。
女孩的大人告诉过女孩,好久以前,他们浯溪村考取了一位状元。状元要回村时,村里人到浯溪里捞来了很多很大的卵石,在村子最中间的一条路上嵌了两行。状元回来了,就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以后,村里人就把这条街叫着状元街。女孩还知道,村里人后来就没人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了,除非状元回来,才能走在状元街的两行卵石中间。女孩现在坐在门口看着状元街,她好像看见状元回来了。状元就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一大群人走在两行卵石外面跟着状元。女孩也跑过去,也跟着状元。女孩像大家一样,走在两行卵石外面。女孩很想走到中间去,但女孩不敢,女孩只能在两行卵石外面跟着。
状元街上当然没走来状元,是几个孩子走来了。女孩看见一个孩子走在两行卵石中间,其他几个孩子在两边跟着。那走在卵石中间的孩子把两只胳膊摆开来,做出大摇大摆很得意的样子。正得意着,一个老人走了过来,老人看着孩子说:“谁叫你走在中间?”
孩子就慌慌地从两行卵石中间走出来。
老人还不放过孩子,继续说:“中间是状元走的,现在没有状元,但你考取大学,也可以走到中间去。”
孩子喏喏地应着,往女孩跟前走来。
女孩站起来,想跟几个孩子一起去玩,但这时女孩听到大人喊她,大人说:“嫣嫣,把这些菜拿到浯溪里洗一下。”
大人说着,把半篮菜递给了女孩。
女孩就提着菜去浯溪里洗,浯溪就在村口,走完状元街,就是村口的浯溪了。女孩走在状元街上,街上还有很多人走着,都是大人,他们都走在两行卵石外面,没人在两行卵石里面走着。他们见了女孩,都问着说:“嫣嫣,去哪里呀?”
女孩说:“去浯溪里洗菜。”
女孩也跟那些大人一样,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但走着走着,女孩就很想走到两行卵石中间去,女孩想走就走了进去,走在两行卵石的中间。正走着,忽然一个大人说话了,那大人说:”嫣嫣,你怎么走路的?”
女孩吓了一跳,慌忙走了出来。
大人继续说:“中间是状元走的,现在没有状元考了,但等你考取了大学,你才可以走中间,你知道么?”
女孩点点头,女孩说:“我知道。”
女孩洗了菜回来后,又坐在门口,女孩还看着门前那条状元街。看着看着,女孩起身了。女孩去屋里背起了书包,然后出门了。
女孩去上学了。
女孩仍然走在状元街上,去上学要从状元街走出村子,女孩走在两行卵石外面,女孩知道,现在她只能走在两行卵石的外面,要等到考取了大学,她才能像状元一样走在卵石的里面。
女孩天天这样走着,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一天一天过去,女孩就大了。女孩成绩一直很好,小学成绩好,初中成绩也好,高中成绩更好。后来,女孩就参加高考了,女孩知道自己考取了。果然,有一天女孩在村口等到了录取通知书。女孩真的考取大学了。女孩捧着通知书回家时,走在状元街中间了,全村的人都跟在后面,但他们都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他们都说:“嫣嫣你是我们村的状元了。”
女孩甜甜地笑了。
在女孩笑着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那是女孩大人的声音,大人说:“嫣嫣,你怎么坐在门口打瞌睡了?”
女孩就醒过来了,原来她在门口打瞌睡,她是在梦里考取了大学。
女孩叹了一声,然后看着大人说:“妈,我都十岁了,你什么时候让我读书呀?”
大人说:“女孩子家,读什么书。”
女孩说:“我要读。”
大人说:“没有钱,拿什么给你读。”
女孩“呜——”地一声哭了。
文章以“状元街”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女孩看见一个孩子走在两行卵石中间,其他几个孩子在两边跟着。那走在卵石中间的孩子把两只胳膊摆开来,做出大摇大摆很得意的样子。
根据小说对女孩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女孩这个人物形象。(3分)
小说围绕女孩很想“走在状元街的两行卵石中间”来写,作者借此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许你心中颇有感慨,请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出你内心真实的感受。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1734
8、

阅读理解。
材料A:碎片化阅读的“轻”与“重”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每天从手机、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上,我们能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对于这种新兴的碎片化阅读,人们的态度各持一端。保守主义者悲观地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文化正在大踏步倒退;乐观主义者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大家交流。实际上,不管喜与忧,这种阅读方式使人们阅读的份量变轻了,同时,真正的阅读变得困难重重。
从人类阅读史上来看,碎片化阅读具有空前的普世性,它使阅读不再成为一项特权,人人都享有此项权利。相比过往的木简、羊皮书、纸质书,电子阅读器更便于阅读,理论上所有的知识、信息都能让众人同时共享,阅读变得没有难度,变得轻盈。读者不必像过去那样背诵经典,只要加以电子搜索即可,也不必乘车去图书馆借书,身上所携电子书即藏有千万册。获取信息的便利,也使得大家不再珍视阅读的严谨性。面对海量信息,轻松、趣味性的东西越来越受读者欢迎,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普遍盛行。
  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被动的接收器,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传统书刊本身含有一定的逻辑性,而碎片化阅读是散乱无序的,读者自身需要加以整合,把信息提升为知识。个人在参与群体交流时,如何不为流行的群体性情绪所左右,能作出自我分析、决断,这是很重要的。否则,个人就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在信息海洋中茫然不知方向。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正是碎片化阅读应具的重量所在。
材料B:碎片化阅读的“挺”与“踩”
■蒋原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媒介的传播速度加快,导致信息泛滥,为碎片化阅读创造了条件。我们不可能用以往的阅读方式接受海量信息,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应对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改变了我们文化发展的节奏,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破坏了印刷文化的很多习惯,消解印刷文化的深度性、连续性、统一性。但碎片化阅读很难简单用好坏来评价,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都可以。对我来说,网络阅读就开阔了我的视野,查阅资料也很方便,但进行学术研究肯定还是要传统阅读。
■刘稳(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读了很多年的纸质书,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用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边听音乐边看电子书。电子设备所带来的阅读在我的生活里占有一席之地,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但这种阅读只限于我对信息的需求,而当我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时,依然会用传统的方式去阅读。电子阅读和传统的持书阅读并不冲突,而是占据的时间段不一样。
■张云飞(公务员)
现在我每天上网看新闻,也看手机报,要花两三个小时。但这种阅读不容易积累知识,只留下模糊的印象,看过也就忘记了。电子阅读的随意性太大,都是被人为引导的,读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阅读的是什么。表面上阅读量很大,但实际上有效信息、知识很少,也缺少沉淀。养成这种阅读的习惯后,想沉静下来进行深度阅读就很困难,人会有浮躁感,要克服浮躁感是有难度的。
■章赓(传媒文化研究者)
碎片化阅读让个人不那么孤立,通过手机、微博等联接,会拥有一个虚拟社群空间,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支撑感,自己也能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大家还能讨论一些公共话题,对公民社会的建立有很大意义。不过,短时间内接触大量信息,导致人们越来越缺乏深度、持续性的关注,所有的话题都一掠而过。碎片化阅读会导致大家的深入交流越来越困难,因为大家都习惯浅层化阅读,耐心、兴趣都会受到影响,交流的气氛也必然是浅层的。大家仍然需要深度阅读,但深度阅读将会变得更加私人化,变成个人的爱好。
材料C:碎片化阅读的“多”与“少”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算上手机报等彩信类阅读媒体,手机阅读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将超过3成,也就是超过2亿用户。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此外,我国人均手机阅读时长为每天6.06分钟。
  微博用户数量在近一年内更呈爆炸式增长。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8月正式上线后,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目前用户达700万左右。微博单条信息基本都在150字以内,便于网络、手机传播、阅读。在国外的Twitter网站上,微博数量去年增长1400%,每天微博数量达到了3500万条,平均每秒微博数量达到了600条。
而在电子阅读器方面,该市场去年营收增长265%。2010年仅第一季度,中国的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20%。出版行业普遍认为,电子书取代大部分纸质图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材料A,提炼作者观点。
阅读材料B,概括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分析材料C中划线句的作用。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碎片化阅读的看法。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816
9、

9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①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①红尘:泛指人间。
诗的一、二两句中              两词典型地表现了秋月的特征。
诗的最后一句的悠悠“白云”和“红叶”,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题型:18
  • 难度:较易
  • 人气:392
10、

文言文阅读。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①,如之何②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②如之何:对他怎么办。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词语
(1)七里之(     )           (2)(     )非不深也
(3)威天下不以兵(       )之利(4)攻亲戚之所(    )
(5)(     )寡人之身       (6)寡人(      )之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不得耕耨养其父母

A.域民不封疆之界 B.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D.先帝不臣卑鄙

翻译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断句(断一处)
[乙]文中“仁者无敌”可用[甲]文中哪句话来解释

  • 题型:45
  • 难度:较易
  • 人气:2108
11、

写作(48分)
鸟儿向往展翅蓝天,花儿向往绽放大地,溪流向往遨游大海。已处花季年华的我们一定也有许多的梦想和期盼,有人向往独立,有人向往诗情画意,有人向往富有挑战的生活……请以“向往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有隐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 题型:20
  • 难度:较易
  • 人气: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