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32
  • 年级:八年级
  • 类型:月考试卷
  • 浏览:583

[江苏]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初二12月物理质量监测试卷

1、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22
2、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色越好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27
3、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无锡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无锡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98
4、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汽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20
5、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3) B.(2)(4) C.(3)(4) D.(1)(2)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6
6、

下图中,描述晶体熔化时的图像是

A. B. C. D.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7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84
8、

如图甲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图乙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73
9、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8cm C.12cm D.18cm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659
10、

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69
11、

下列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平静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
B.站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蚂蚁
D.放映电影时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90
12、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65
13、

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9
14、

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86
15、

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图中的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69
16、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 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6
17、

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____ _______;“声呐”可用于测绘海底形状,是利用了___ _____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

  • 题型:2
  • 难度:容易
  • 人气:552
18、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可以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右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原因是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5
19、

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___ _____,当水滴滴到图中___ 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773
20、

如图,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我们可以____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填“ ①”或“②”) 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51
21、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题型:2
  • 难度:较易
  • 人气:1290
22、

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        m.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325
23、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将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944
24、

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   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   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 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     ___。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830
25、

如右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桌上,在玻璃后面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和棋子B.A的像是因为光通过玻璃      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是因为光通过玻璃       射到人眼里形成的.两个棋子大小相同,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409
26、

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l5cm和f2=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由这部分数据可初步发现
(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 ______;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 ______。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若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距___。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8
27、

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画出: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题型:31
  • 难度:中等
  • 人气:874
28、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562
29、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  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           过程.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2117
30、

右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        ;B处应该是        光.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偏折(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
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
(3)如右图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      光(填“红”或“蓝”).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860
31、

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1)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      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          
         有关.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1361
32、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 置: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可以通过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一个倒立、    、实像。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会          
(5)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5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为了能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 题型:30
  • 难度:中等
  • 人气: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