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36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中考试
  • 浏览:329

[浙江]2012-201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1、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杞人忧天”、“塞翁失马”、“揠苗助长”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们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民间的传说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考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63
2、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4
3、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②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自然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0
4、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

A.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只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会一帆风顺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5
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回答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348
6、

2012年6月6日出现的金星凌日天象,是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对于这次金星凌日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正确认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564
7、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农民的耕作计划和实际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经营者的营销计划和生产、消费的实际关系等。这说明

A.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生活的基本问题
C.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D.思维与存在关系就是计划和实际的关系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393
8、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据此回答题。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下列与赫拉克利特观点相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28
9、

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94
10、

下列观点与右图漫画观点相一致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气者,理之依也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水是万物的始基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里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改造的客观存在
D.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不依赖于人意识的事物和现象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43
12、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段论述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C.世界上没有静止的事物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39
13、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①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②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④割裂了事物和运动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631
14、

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造自然
B.人不仅要尊重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8
15、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变害为利造福于民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忽视规律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311
16、

《菜根潭》里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1
17、

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意识是客观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③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人脑
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333
18、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5
19、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
C.要反对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60
20、

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无限上升性 C.主观能动性 D.相对稳定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09
21、

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实践

A.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085
22、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09
23、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了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84
24、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具有不确定性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41
25、

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

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C.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92
26、

汽车、飞机和工厂等无节制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灾害天气频发,从而使全球粮食危机爆发的几率增大,大规模社会动荡的风险增加。这表明
①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对于客观的联系人们无能为力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一般是偶然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779
27、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高等教育是一支大乐队,名牌大学是乐队里的大钢琴,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大钢琴上,大提琴、小提琴都是好乐器。”这里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D.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89
28、

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往往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会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本地物种的消灭和灭绝。造成这种联系状态的不同是由于                                                             

A.世界是普遍发展的 B.事物联系的层次不同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D.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43
29、

“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首民谣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事物发展的结果是无规律、不可预测的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793
30、

多年一贯制的课桌椅己无法适应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为此,专家建议课桌椅也应按号码进行划分,让学生们坐上合适的课桌椅。这体现唯物辩证法的     

A.物质决定意识 B.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C.发展就是人认识的进步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创造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4
31、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诗中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变化就是发展
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③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311
32、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量体裁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水滴石穿——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682
33、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063
34、

我国人均能源可开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单位产品的能耗量较高,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应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9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727
35、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需求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 题型:32
  • 难度:较难
  • 人气:1182
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结合材料,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几条建议。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