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4947
  • 题量:14
  • 年级:高考
  • 类型:高考试卷
  • 更新:2021-10-08
  • 人气:1067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天津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浸渍(zì)  蓓蕾(lěi)    剖(pōu)析   追本  溯(shuò)源
B. 庇(bì)护    载(zěi)体   友谊(yì)    莘(xān)莘学子
C. 殷(yīn)红    翘(qiáo)首    刹(shà)那   少不更(gēng)事
D. 低 劣(liè)  广袤(mào)    婆娑(suō)    卓(zhuó)有成效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500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坐落、松弛、协赛曲、融会贯通
B. 扫描、诙谐、天然气、振耳欲聋
C. 博弈、巨挚、殊不知、毋容置疑
D. 竞标、临摹、吓马威、门庭若市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938
3、

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遗世独立的佳人。

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 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 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 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707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 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C. 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D. 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04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 之一
B. 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 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12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
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

1.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B. 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
C. 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
D. 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
3.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
B. 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
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
D. 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734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

下面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 年长受尊崇
B. 请者必 其人             当:充当
C.三四序而不者矣       累: 累积
D. 刻本之存者或 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
2.

下面划线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 江渚之上
C. 其于是书 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无力
D.有两序矣于其身也, 耻师焉
3.

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 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 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 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
(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938
8、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

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 题型:18
  • 难度:较难
  • 人气:590
9、

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
(2),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1420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塔上的树
易云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①   (扎、长、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 ②   (连、缠、拧)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③   (挂、沾、滴)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 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
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
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

A.请为第六自然段空缺处分别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词。

B.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

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你出新的题目。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

第5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

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详细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2061
11、

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连贯的一段话

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 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
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
③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
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⑤.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

  • 题型:3
  • 难度:容易
  • 人气:1490
12、

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不胜收   怡然自得

  • 题型:3
  • 难度:较难
  • 人气:347
13、

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2年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预计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7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盛会,下面是此次盛会的吉祥物"津津"。

1.

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上图向大家介绍吉祥物"津津",要求描述形象,并说明寓意。

2.

请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拟一条宣传语。

  • 题型:3
  • 难度:较难
  • 人气:1286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实现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20
  • 难度:较难
  • 人气: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