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50
  • 题量:11
  • 年级:中考
  • 类型:中考试卷
  • 更新:2021-12-01
  • 人气:1060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
新西兰麦肯齐盆地的特卡波镇,以拥有全球最干净、最壮观的星空闻名遐迩。那里没有光彩夺目的霓虹灯,更不燃放绮( ▲ )丽xuàn( ▲ )烂的焰火。晴夜,满天繁星静谧( ▲ )而璀càn( ▲ ),到过那里的访客,仰望星空,无不对宇宙的伟大肃mù( ▲ )心存敬畏。                                   
(潘益大《为孩子找回失去的星空》)

  • 题型:1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22
2、

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
(2)    ▲    ,千树万树梨花开。
(3)伤心秦汉经行处,    ▲    。
(4)登斯楼也,    ▲    ,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4
3、

选出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 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 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7
4、

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 处)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首都百万平安志愿者,积极开展治安防犯、纠纷调解、法制宣传、服务法律等一系列工作,从常态治安管理模式逐步走向临时应急机制,增强了广大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共同构筑起首都平安,为新时期控制社会治安、化解纠纷,摸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公益服务的道路。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660
5、

用力扔出纸飞机之前,很多人习惯把纸飞机放到      嘴边哈一口气。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请用文学的语言续写一种。
物理学:哈口气,能使飞机头部变重,可以保持稳定性和减小阻力,使飞机飞得更高远。
心理学:哈气是在给飞机力量。
文学:    ▲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454
6、

依据材料,探究"网络暴力"现象的发展趋势并写明理由。

材料一: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三大特征:一,以道德的名义,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二,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三,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伤害和威胁。参与者有发帖者、跟帖者、网络看客三类。
材料二:网络暴力行为充分发动了人际网络的力量,将互联网"互助、分享"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网络流行语:恶搞是智者的游戏。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坏人的头,献给受害人做祭品。

材料三:网络现状:开放性,匿名性,无组织化,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管理不善。网络暴力普遍存在,网友对此褒贬不一。争论焦点:是否突破了道德底线,是否伴随侵权行为,是否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专家和人大代表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应对网络暴力,回应网民的善意。搜狐老总张朝阳说,博客的实名制无法限制网络暴力。

答: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7
7、

阅读议论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②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截了当。拉长耳朵听听,睁开眼睛看看,骄傲了还在进步,谦虚了原地踏步,也少不了。其实,骄傲的含义广得多,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要素也多得多,谦虚教育过于单一了。
③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可以是傲慢和狂放,也可以是自信和喜悦;可以在一时一事,也可以沉浸其间;可以成为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的。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有失偏颇的。
④所以,中国人骄傲地说60年中国进步了,世界都鼓掌。这个骄傲是事实,也是自豪。舍我其谁,骄傲还可以成为鼓励剂、推动力。
⑤谦虚也同样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谦虚可以通向成功,但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是一种态度,谦虚代替不了知识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规则。谦虚可以成为谦谦君子,但成为英豪的还是狂放的曹操。
⑥过度的谦虚教育,之于个人,可以有二害。一害,丧失自我,有他无我,只有我之短而无我之长,久而久之,畏缩不前,无进取之心。二害,拒绝他人张扬,只取其态度,而不看人张扬的依据骄傲的理由,自我封闭,最终还是落后于人。以谦虚之态度论成败定功过,虚假之风伪饰之风必起。
⑦接受骄傲并不容易。之于己,既要对自己有信心,骄傲的资本经得起实际和历史的检验,又不怕人说三道四,神经要有刚性韧性,又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陶醉不止步;之于人,要容得了人,容得了人张扬,看得到他人之长而取人之长。
⑧允许骄傲,接受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骄傲。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别老低着头过日子。
(节选自《别老低着头过日子》,作者秋末)
下列对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

A.第①段是树靶子,准备批驳旧观点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单一。
B.②~④段,全面阐述“骄傲”的含义,突出其积极意义。
C.⑤~⑥段,就“谦虚”展开论述。阐明谦虚并不永远是美德,谦虚可以造就谦谦君子,但却难以造就绝代英豪,意在突出过分谦虚的消极影响。
D.⑦~⑧段,明确写作目的,强调清醒头脑,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作者把“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但并没有犯概念不清的错误。

下列对文章内容、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

A.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行文简洁,视野开阔,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②段列举了人们的一些思维盲点,为下文说理拓展了空间。
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选例典型,描述准确,第④、⑥段就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D.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读者看到“骄傲”的积极意义,主张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169
8、

阅读微型小说,完成1~4题。

意 外     [德国]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1.

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意外"?

2.

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他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

3.

对选文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杀人犯佐林说自己是"讨人喜欢的人",是为了让塔玛拉消除紧张的情绪。
B. 多处伏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跌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 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是为了能引起警察的注意从而抓捕佐林。
D. 警察在加油站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没有发现佐林在前面的车上。
4.

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809
9、

阅读赵丽宏《但丁的目光》一文,完成题。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

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

链接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1)引用意图:

(2)人生感悟: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7
10、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 {9 a& a" f/ x2 J7 Q/ M0 N3 G8 _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 f/ d9 a/ 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    ▲                  (2)败绩:    ▲    
(3)不私:    ▲                  (4)恂恂:    ▲    
(5)立斩以徇: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434
11、

请以"家乡的个性"或"我班的个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内容,结构混乱,文理不通。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