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38
  • 年级:高三
  • 类型:期中考试
  • 浏览:681

[辽宁]2013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

《史记·十二诸侯表》记载:东周时,“(诸侯)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此记载实质上反映了

A.西周以来维护统治的分封制已经崩溃
B.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诸侯盟主实际上已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D.争做盟主是东周时各国战争的主要目标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51
2、

“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上述材料中的“此时”是指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25
3、

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应,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材料不能说明

A.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罗马法仍然掺杂原始、落后的习俗
C.奴隶和隶农的人身自由不受法律保护
D.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17
4、

有学者认为,“在其他民族还苦于找不到一个对付王权或皇权的独裁和专制的时候,英国就已经利用了弹劾这个工具……保护着贵族进而也保护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在英国,拥有弹劾权的机构是

A.国王 B.首相 C.议会 D.内阁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37
5、

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为纠正“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美国

A.实行三权分立制 B.实行联邦制 C.实行两党制 D.确立了总统制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85
6、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04
7、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叹:“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创一旦扫地荡尽”
B.《贼情汇篡》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
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31
8、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常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污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7
9、

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着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不能说明这些结论的是

A.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B.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C.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D.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86
10、

1825年,在美国的印地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05
11、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他主张

A.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 B.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C.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13
12、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32
13、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5
14、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六国的欧洲无疑是不完整的。西部还有重要的空白,向东则遇到“铁幕”这一障碍,它(指铁幕)东面实际上正在形成另一个共同市场。“另一个共同市场”建立的目的是

A.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对抗
B.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C.促进欧洲各国的合作和发展
D.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53
15、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主要原因是
①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它有利于稳定民心,维护政治稳定
③它有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促进社会开放
④它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10
16、

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白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30
17、

1656年清朝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的航海业 B.使中国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使中国偏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80
18、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以下不可能是“革命力量”所带来的影响的是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促进了资本主义走向大企业时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61
19、

1793年,巴克利准备在毛纺厂安装蒸汽机,有人给他写了这样的信:“警告你,如你敢在布雷德附近的霍尔顿,即通称为瓦窑场的那个地方安装蒸汽机来纺纱或纺毛,那么,我们在下面署名的这些人,将在该机器弄得我们不安时请求法院判给我们损害赔偿。”这反映了人们 

A.认识到蒸汽机对环境的污染 B.对新生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C.讨厌蒸汽机的发明 D.认为蒸汽机不适于在毛纺厂使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29
20、

《南海县志》(19l0年)载:“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以其交洋人也。”这反映了

A.机器缫丝业曾受传统观念束缚 B.近代工业创建于被迫开放的口岸
C.列强侵略刺激了中国工业起步 D.近代洋务企业是学习西方的产物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10
21、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8
22、

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71
23、

辛亥革命前,南通的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烟台的政记轮船公司、上海的宇绍轮船公司等也是著名的民族航运企业。这些企业 

A.都得益于中日甲午战争 B.培育了新的政治力量
C.均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扶持 D.是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10
24、

192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说: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有进展。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此番讲话意在

A.继续执行列宁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的机械化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19
25、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今天,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的手中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11
26、

“鉴于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政策。”这说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C.遏制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D.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71
27、

公社的山羊长的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36
28、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54
29、

在1980年8月召开的全国五届人大第十五次会议上,《特区条例》获准通过。对此,《纽约时报》评论道:“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与《特区条例》紧密相关的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香港问题的谈判
C.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D.加入WTO的决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76
30、

“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的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的生产。”这说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超过了现实生活的需要
B.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C.资本家为了赚取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D.广大民众满足现实生活,不想过多购置消费品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24
31、

20世纪4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对战后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向各国提供贷款促进各国经济恢复
B.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贸易自由化
C.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构建了制度框架
D.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经济援助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50
32、

“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13
33、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继承”辛亥革命的?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超越”辛亥革命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083
34、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372
3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材料二:雍正推广密折制度,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密折制度改变了过去皇帝仅靠少数官僚或机构获取政治情报的传统,广泛增加了耳目和资讯渠道,密折人因此也不敢谎报政情,这便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诸如“耗羡归公”、“摊丁入地”、“改土归流”等被雍正称为“机密紧要之事”,通过“无不立达”的密折和朱批谕旨,往复讨论,迅速决定,雷厉风行地予以推行、指导和监督其实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折制度的作用。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925
3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说他创办学堂的目的是“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所谓“逆乎常纬”… …他开设的学科除了义理、考据、词章之外,还增设“经世之学”。 … …后来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说:“其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 …康有为“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以欧美以比较证明之”。
材料二  … …默验时局,以培养人才为当务之急。… …启超窃惟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最有用。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古史为纬,以近政近世为用。
——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教育理念。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梁二人办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何在。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385
3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不得摘抄原文)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634
3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摘自《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哪些是不对的?请说明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