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7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模拟
  • 浏览:913

[江苏]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30日电(记者王珏玢)①由习近平主席赠送给俄总统普京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再次让南通沈绣吸引世界目光。②由南通沈寿艺术馆承制的这幅作品抓住了人物肖像的shén yùn(    ),把普京总统jiān yì(    )强悍的气质、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性格,  A (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③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人们都能感受到作品光彩照人的艺术mèilì(     )和皇家气派。④沈绣虽然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打开了又一扇新的窗口,但是也又一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在A处横线上。
A处应填                
语段中有一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句,修改意见:                                                      
综合性学习。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面这则新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沈绣(又称仿真绣),是苏绣艺术中的精华,代表了中国刺绣的最高水平。1914年,沈绣创立者沈寿应清末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之邀,定居南通,并首创中国职业学校——女红传习所,为南通的沈绣艺术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沈绣之所以蜚声海外,是因其作品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的技法于刺绣技法中,其鲜明的艺术风格使沈绣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
【材料二】沈绣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沈绣技艺要求高、绣制时间长,绣制的艺人必须精通刺绣工艺并有绘画基础。现在绣工过硬的艺人大多年龄在60岁左右,而年轻人中愿意潜下心来传承这门手艺的少之又少,老一代沈绣艺人也有找不到接班人的担忧。
探究的结果:                                                               
                                                                          
(3)针对沈绣技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请提两条解决困境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2007
2、

用课文原句填空。
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
烈士暮年,________       __。(曹操《龟虽寿》)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947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洛桥晚望
【唐】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的前三句描摹了桥下冰初结、                                      和楼阁闲静等初冬时节的景致,渲染出                  的气氛。
有人评价此诗奇在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妙。请从视角变换的角度分析这一评论。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69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④滥:贪求。⑤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⑥马齿:马的年龄。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荀 息 操 璧 牵 马 而 报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而求道焉(          )      (2)不可也(          )
(3)夫虢之不也,恃虞(          )(4)荀息伐虢,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译文 :                                                                      
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5
5、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另外,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常常会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文章开头引用翁同龢的话有什么作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两个事例。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作答。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论证了“临大事必须有静气”的道理。从你阅读过的作品中,再补充一个“临大事而有静气”的论据。(不超过80字)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537
6、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苦 夏
冯骥才
  ①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②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
  ③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
④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我们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创作力反而加倍的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这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⑦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选自《中华散文(我的故事)》,有删改)
联系全文看,题目“苦夏”包含哪几层意思?
                                                                          
                                                                          
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后与原句相比哪一个好?为什么?
                                                                             
                                                                         
文章第②段用不少的笔墨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
                                                                          
                                                                           
揣摩文章语言,回答问题。
(1)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这个”指代什么内容?)
                                                                           
(2)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本文作者与《夏》一文的作者梁衡都对夏情有独钟,但喜爱的理由各不相同。请结合链接材料加以分析比较。
【链接】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
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
的活力。……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
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节选自梁衡《夏》)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989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意、诗情,时刻包围着我们的生活:亲情、友情是温馨、甜蜜的诗,品茗、旅游是惬意、浪漫的诗,读书、奋斗是激昂、热烈的诗……
请以“我的诗意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