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16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模拟
  • 浏览:1926

[广东]2013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胆/偷/忍俊不 B.帷/羡/重叠嶂
C.问/力霹/再接再 D.荒/杀惚/然一新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8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裨益由嘴滑舌脑髓瞬息万变
B.遗憾忠心耿耿阴霾历历在目
C.煎熬飞扬拔扈牟取诲人不倦
D.绸怅以讹传讹娇健十拿九稳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39
3、

下面语段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的衰竭,还跟当前逢传统必反的这一股潮流脱不了干系:不少人以为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与“现代”水火不容的。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够气派了吧,但每逢假期,都市里的白领一族还不是一窝蜂地涌向各地的名胜古迹,争相领略“传统”建筑的神奇魅力吗?

A.衰竭 B.水火不容 C.风光依旧 D.一窝蜂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75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认为,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制度,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B.因地制宜进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被认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C.一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段 “警察版《江南style》”视频,引发了网友转发而爆红网络。
D.有800年历史的沙湾古镇保留并形成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35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上海文明的另一种心理品性,是发端于国际交往历史的开放型文化追求。             
①他们从来在内心没有鄙视过外国人
②毫无疑问,这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密切相关
③因此也不会害怕外国人,或表示超乎常态的恭敬
④他们在总体上有点崇洋,但在气质上却不大会媚外
⑤相比之下,在全国范围内,上海人面对国际社会的心理状态比较平衡

A.②④①③⑤ B.⑤④③①② C.⑤①③④② D.②⑤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54
6、

根据下面的调查表,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45字)
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目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目”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
调查项目
中 老 年
    青 少 年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73.8%
95.5%
58.3%
70.1%
更喜欢过西方节日
26.2%
4.5%
41.7%
29.9%

   由此调查表可以看出,                                                

  • 题型:0
  • 难度:容易
  • 人气:1326
7、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美池良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E.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F.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60
8、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题只选四题作答。)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776
9、

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烟”是古人眼中的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唐朝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的险隘中,吟唱出了“                          ”的千古名句,宋代名臣范仲淹则在边塞的军帐中写下了“                          ”的不朽佳句。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1852
10、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
肉食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之人春和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昂首观之,项为之。(《童趣》)
将军以枉驾之(《隆中对》)
胡不我于王(《公输》)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人气:281
11、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年幼时虽然家贫却勤奋好学,冬天砚墨冰冷坚硬,手指冻僵,但也没有放松抄书。
B.成年后,因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自己交往,作者不惜到百里外向道德声望高的前辈请教。
C.作者外出拜师求学,不仅路途艰辛,环境恶劣,而且生活艰苦,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
D.作者虽生活贫寒却丝毫不羡慕同学的衣着比自己华美,因为他总能从书中读到有趣的内容。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8
12、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从第一、二句诗可以看出,此诗在立意方面有何显著的特点?
(2)诗歌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13
13、

脑袋大更聪明?
①大脑越大,脑细胞就越多,人不就越聪明吗?一些科学家以此解释为何人类比近亲黑猩猩要更聪明;然而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却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倘若大脑越大动物就越聪明,为何大象没有展现出高于人类的智慧?
②众所周知,神经细胞是实现大脑功能的主要部分,大脑尺寸影响智商这个观点的核心就在于此。当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后,人的大脑功能就会受损,甚至会引发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
③然而神经细胞虽然重要,却只占大脑约10%,剩余的大多由胶质细胞组成。以往人们以为这些细胞只是起填充的作用,但最近许多研究都表明它们在传递信息的能力上虽不及神经细胞,却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加州大学的戴蒙德教授在1985年对爱因斯坦大脑的分析指出其大脑中胶质细胞的数量就多于常人。
④来自英格兰的科学家埃姆斯与格兰特分离出小鼠突触(即不同神经细胞相连的节点)可能起传递信息作用的651条基因,并在另外18种生物中寻找这些基因。他们发现随生物的复杂程度提升,这些基因的数量也有所提高。与人相比,小鼠、猩猩等哺乳动物这些基因数量大约只减少了5%;斑马鱼、爪蟾等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其基因数量则只有人的大约90%;而果蝇,蜜蜂等非脊椎动物的这些基因更只有人的一半左右。
⑤这意味着高等生物单个突触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强。如果再考虑不同大脑尺寸带来的突触绝对数量的差别,就能解释为什么有时脑袋大的生物聪明,有时脑袋大的生物并不一定聪明了。打个形象的比方,大脑中的突触就好像电脑中的处理器,尺寸决定了处理器的数量。大脑越大,处理器就越多。但这些处理器的性能却天差地别,如果说人类的处理器是当下最新产品的级别,那么那些鱼类、昆虫的处理器或许只有10年或者20年前处理器的性能了。 
⑥用这个理论,我们能很好地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现象——人类与黑猩猩的处理器性能差不多,但                        ;大象的大脑虽然比人更大,但                       ,因此总体上看仍然无法比拟人类。(768字)
(选自科学松鼠会博文,有删改)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类比黑猩猩更聪明的原因是人类的大脑比黑猩猩大,脑细胞更多。
B.当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后,人脑功能就会受损,就会患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
C.人脑中胶质细胞只是起填充大脑的作用,并不能像神经细胞那样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
D.随生物复杂程度提升,可能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基因越多,单个突触传递信息能力越强。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标题“脑袋大更聪明?”起提出疑问、引发读者兴趣的作用,并非本文的结论。
B.用“对爱因斯坦大脑分析”的例子说明占人脑90%的胶质细胞也有传递信息的能力。
C.把斑马鱼与果蝇传递信息的基因数量作比较,说明果蝇的大脑比斑马鱼的脑更聪明。
D.“大脑中的突触就好像是电脑中的处理器”,用打比方说明突触在大脑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文理论,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完成对第①段提到的两个现象的解释。
用这个理论,我们能很好地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现象——人类与黑猩猩的处理器性能差不多,但                                             ;大象的大脑虽然比人更大,但                                          ,因此总体上看仍然无法比拟人类。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1
14、

且说文人书法
孙 鹤  
①文人书法的价值不在于书法本身,而在于书法之外的文人气象与寄托。
②纵观中国历史中书法的生成及发展,有一条明确的主线,这就是它生长于传统文人之中,依靠传统学问来滋养。所谓国学或者说传统学问,造就了中国传统文人独特的精神气象及人格魅力,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大类别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是探知中国人文精神的通衢,书法恰恰是在这些学问的蕴含之中,才滋长出那份隽永蕴藉的内涵,拥有了那份独特的被陈师曾称为“高尚意趣”的“文人气”。而这“文人气”,在单纯的书法领域之内无论如何勤苦用功都无法获得。即便是在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因西学东渐,中国学术开始了学科分化,书法也始终被包括在人文学科之中,与文史哲等传统学科为一体,从而使民国书法不失那份笔墨之外的寄托;尽管有了治一种专门之学足可名家的现代学术理念,但晚清时期的一流学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等仍然走传统治学理念的通人通才之路,尤其是康、梁对于书法的实践和理论导向,更是一时间成为了引领时代风尚的标杆。
③如今学科细化,书法成为艺术学之下的一门独立学科,但却更多地讲究技巧与造型,与传统学术的训练与养成关涉不深,且渐行渐远。孰不知书法的支撑点有两个:一为技术,二为境界。前者很重要,它保证了法度的确立;而后者则是决定书法艺术精神高度的因素,它展示人的灵魂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它超越于技术之上,是决定书法品质中那一层形而上意义的更加重要的因素。王羲之《兰亭序》书于逸气满怀、兴味酣浓之时,其胸中快意与淡淡的伤感倾泻淋漓;颜真卿《祭侄文稿》书于□□□□、□□□□之时,其胸中失去亲人之痛与对叛匪逆贼之恨交织奔涌;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书于人生失意凄苦、生死难测之时,其胸中孤寂绝望的悲观与难卜未来的抑郁,从深沉低吟到放声倾诉,恸彻心扉。这些墨迹的完成均没有形式设计之反复推敲与深思熟虑,一篇即兴手稿一篇亡者悼文一篇自书诗文,却成了书法史上的盖世华章,原因何在?只有一个答案:情动难耐之刻,书于必书之时。因此,我们理解了陈师曾的话:“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
④学科细化,不唯书法在失去旧学的基础后大伤其神,也使绝大多数从事传统学术研究的学问家远离了书法,更谈不上如康、梁般做到学人引领书法。他们凭借专业研究的著述完全能够满足职业和业绩的考核需要,何劳染指书法而费多余之功呢?
⑤当代书法更多的是“为人”,而文人书法则是“为己”。“为人”必不自由,无自由便无自在;“为人”必定入世,入世便无清雅;“为人”无需真情,无真情便无蕴藉。
⑥文人书法是国学素养的体现,其要素在于学人的人格理想、学识积淀、才华禀赋、精神境界的综合与升华。而这些不可或缺的要素的生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绝无捷径,只有举毕生心力沉潜为学,韬光养晦,方能养就书法“之中”那一重“文人之性质”、“文人之趣味”,以及书法“之外”那一重“文人之感想”的可贵品质。
(选自2012年11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下列的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传统文人独特的精神气象及人格魅力需要传统学问来滋养。
B.因为近代中国学术开始了学科分化,晚清的一流学人远离书法。
C.书法的支撑点技术与境界的关系是:技术很重要,境界是辅助。
D.出于职业和切身利益的考虑,从事传统学术研究的学问家已不学书法。

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1)根据上下文语境,请在第③段中的两处空格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
(2)第③段中所说的“一篇即兴手稿,一篇亡者悼文,一篇自书诗文”,都是在怎样相同的情境下创作而成的?
(3)导致当前书法创作缺乏“文人气”作品状况的主观原因有哪些?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821
15、

百合献谁
刘心武
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用望远镜细观台上,不是紧盯着王子和白天鹅,而是逐个地扫描那些配舞的天鹅,除了“三大天鹅”、“四小天鹅”外,还有若干毫不能令观众特别瞩目的“众天鹅”,而在她们当中,当舞姿“凝固”时,也还有排在前列与隐在后面的区别,于是从望远镜中注意到,在最后面,一位天鹅双腿优雅地分立,头颈微偏,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身影与其他天鹅同样的美丽,在耐心地作为暗景中的“绿叶”,以衬托主角王子与白天鹅在追光中的“红花”怒绽。随着舞曲的流动,众天鹅也开始缓缓变换姿势,于是我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排列在最后的天鹅的细部,她的眉目,精心化妆后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转动时,显露出锐瘦的锁骨,以及背后同样“锋利”的肩胛;可是,她虽隐于最后,却也满脸凄恻,浑身是戏。乐音陡变,众天鹅如风中白莲般翕合旋舞,转瞬间,我已不能再找到那位资深的舞娘……
我的思绪,飘出了《天鹅湖》,飘出了王子与白天鹅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在猜想,那位资深的舞娘,她有着怎样的个人命运?当年她献身芭蕾这一“残酷的艺术”,不惜脚趾流血,苦练虚脱,一定怀着充当舞台追光下的白天鹅的美梦,她曾圆过这个梦吗?也许,若干年前,她确曾是众星所捧的那个“月”,可是,时光无情,后生可畏,她渐渐地,先是让出白天鹅这个主角,再让出“三大天鹅”之一的位置,在演出的说明书上,从“挂头牌”,到名字列于后面,到隐入于“本院演员”的模糊概念中……也许,更残酷的是,她竟从未跳过主角,终其一生,也只是充当“绿叶”,并且总在“亮相”时,隐于最后一列,双手兰花般交错予翘起的裙裾上……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走神”于自身命运的吟唱么?
给整台演出所献的花篮,虽然也含有她的一份,但那整把的鲜花,是只献给主角的。我心中有个冲动,演出结束后,单给她,这资深的舞娘,献上一大束丰满的百合花。我把望远镜递给旁座的朋友,请他注意那位宛转于舞台暗区的资深舞娘,他先是莫名惊诧:“看她作甚?”及至看清了,咂舌道:“天哪,这老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个什么劲儿么!”我接过他递回的望远镜,觉得透心地凉,不是朋友错了,不能怪他刻薄,甚至于,他那真实的直觉与非功利的直率,恰恰道破了人生、人性、人际的某些底蕴。可是我想哭,不独为那资深舞娘,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生,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出了剧场,花亭还在营业,我买下了一大束昂贵的百合花,紧紧地拥在自己胸前……
注:①资深:资历深,资格老。
联系上下文,回到下面问题。
(1)第一段中,资深舞娘的舞技如何?她在舞台上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二段中,对资深舞娘,作者“猜想”了她有怎样的命运和追求?
第三段末“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生,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一句蕴含了作者什么的愿望?
上文画线的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本文的标题是《百合献谁》,“我”打算把百合献给资深舞娘,那你认为百合还应献给谁,为什么?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6
16、

请以“我的       梦”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先写恰当的词句,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