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824

[江苏]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轶事/卷帙浩繁旖旎/倚马可待贮藏/凝神伫立
B.狭隘/挟山超海拾掇/缀文成篇契约/锲而不舍
C.赡养/瞻前顾后龃龉/含英咀华脉络/恪尽职守
D.案牍/买椟还珠栈桥/践约守诺酝酿/琳琅满目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04
2、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
B.专家提醒,人感染H7N9禽流感起病的48小时内可以服用达菲进行治疗是有效的,而以为服用板蓝根能预防禽流感的观点存在误区。
C.青歌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创新,已成为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舞台。
D.对于“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门票是否涨价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在近期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已予以确认。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65
3、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三个方面指出儒、道“离异而对立”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乐观进取;一个出世,消极退避。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5
4、

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请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角度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您渊博的知识启迪我的智慧,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我的人生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我的成长离不开您无微不至的悉心培养。……虽然我毕业了,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您的教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学生:ⅹⅹⅹ
ⅹ月ⅹ日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5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英宗被明廷迎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陲晏然 晏:欢乐
B.羸师诱之出 羸:瘦弱
C.帝欲宥之 宥:宽恕
D.值兵兴财诎 诎:匮乏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濂“善筹画”的一组是 (3分)
①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②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伏精兵,入其垒                   ④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⑤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⑥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B.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排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见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狱,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⑵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⑶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851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58
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
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雪中六盘
张承志
①我感谢六盘山。
②离开沙沟乡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两岸依然明亮,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路小村瓦顶的高房静静地屹立在庄院一角,切开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废弃的窑洞,仿佛大山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这个多年前的老友。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体味着这一切,继续走向这苍茫雪谷的纵深处。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快速前行,我们的心已在六盘。
③人间的事就是这样,当一切都已远逝,当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涛一样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随着成年,随着见识和缺憾的积累,人们会开始懂得这印象、这心境的可贵。因为它只这么闪烁一瞬,然后就消失,就熄灭,就永远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灭的时候,带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历史,当你知道已经真的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感到额头上又添了一道皱纹,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④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已经沉睡了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脸,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⑤所以我感谢六盘山。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
⑥我仍然感谢六盘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地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
⑦来到和尚铺,回首望六盘,顶峰和山口已经被山峦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杨河乡,只觉得天关难越。眼前路道分三岔,固原城举步可接。我知道,此别六盘山就是告别西海固;前面虽路程尚远,但我这次严冬远行的计划已经结束。
⑧巍巍六盘山还在冬雪中无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岭脉沿着路左一字排开。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
⑨再见,我质朴、刚强的六盘山!
(选自《风土与山河》,有删改)
文中的六盘山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文章第②段画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盘山途中所见之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文章第④段叙写“我”在岷山道上与背炭农民相遇之事,从全文结构看有何作用?
作者在文中反复表达“感谢六盘山”,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981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
①翻译家王永年精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他勤于翻译,译著等身,《欧·亨利小说全集》《十日谈》《约婚夫妇》,还有《博尔赫斯全集》中绝大部分的篇章都出自他的译笔。
②王永年女儿王绛说:“父亲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只是在照顾他的八个月里,讲到自己的生平,他总是说,你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好好做学问,要终生学习。”在王绛的印象里,父亲在新华社上班的时候,为了多做一点文学的翻译工作,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
③翻译家赵德明表示,王永年在外语、中文、历史、文化上具有全方位的才学,并能把原文吃透,译作传神、忠实、精彩,文字也好。尽管因为翻译那些严肃高雅、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论的作品,王永年得到业界内外的推崇,但他却因为翻译《在路上》,收获了更广泛的关注。英美文学专家陆建德说:“听说他翻译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很吃惊,这本书年轻人很喜欢,他这样一个资深译者翻译的多是经典作品,要翻译嬉皮士文化的代表作,是一种挑战,他的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
④出版人赵武平回忆说:“以我看,译文的风格再明显,如果没有以准确为基础,就离原作比较远。王先生的翻译没有匠气。他的汉语修养很高,翻译最明显的特点是准确、通俗,不会转文。”事实上,生前接受采访时,王永年多次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在路上》,但他还是花了十个月时间一点一点把它翻译完。有些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喜欢还要翻译?他表示:“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不喜欢这样消极的小说,但可以介绍它是怎么回事。”
⑤有人问他为何翻译了如此多的文学作品,他想了半日,也只是诚实地说:“为了谋生。”赵武平说:“王先生经历过‘反右’,晚年坦承当时也有‘不由自主’的时候。他翻译作品,在特殊年代里也有一些是‘完成任务’,有些他自己并不满意,但是他能实话实说。”
⑥或许,王永年留给后世的,除了沉甸甸的文学翻译遗产,就是这种堪为典范的职业精神。在他看来,世上没什么不好翻译的东西。“反正你看懂原文,你有一定的中文基础,你就能够表达出来。”“我就是每天翻译一点,定时定量,并不累的。”
(摘自《文学报》,有删改)
文章第②段引用王绛的话,有什么作用?
从文中看,王永年因翻译《在路上》而受到更广泛关注的因素有哪些?
结合全文,概括王永年在翻译上取得丰硕成就的主要原因。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979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红楼梦》这本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 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苏童)
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年过去了, 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莫言)
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 高本汉)
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169
11、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吾 恒 恶 世 之 人 不 知 推 己 之 本 而 乘 物 以 逞 或 依 势 以 干 非 其 类 出 技 以 怒 强 窃 时 以 肆 暴 然 卒 迨 于 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选自柳宗元《〈三戒〉并序》)
《三戒》是由《黔之驴》、《       》和《        》组成的一组寓言。
试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三戒》的主旨。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822
1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三国演义》中,关羽退守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B.《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太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代表。
C.《边城》中,当杨马兵把大老天保在茨滩出事的消息告诉老船夫时,老船夫像被重重掴了一巴掌,不安、痛苦却又对此将信将疑。
D.《家》中,觉慧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祖父囚禁在家,他常常通过吹箫宣泄心中郁积的烦闷,同时借箫声倾诉对鸣凤的爱慕之情。

E.《哈姆莱特》中,作者为突出主人公性格,运用了多重对比,如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13
13、

简答题
⑴“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句台词出自《茶馆》中哪一人物之口?请根据剧情简介这一人物。
⑵“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这句话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一篇祭文?句中的“公子”、“女儿”分别指谁?请概写出最能体现“女儿”生前个性的两个情节。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963
14、

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近日,“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浪费”、“会务中的浪费”等现象招致众口痛批,相比之下,文化浪费却未引起足够警觉。即便有人对此有所感触,也大多停留在“巨资大投入”、“高价抢明星”、“豪华大场面”、“争夺收视率”的各类春晚、节会之上。其实,涉及文化方面的浪费还有很多。有的地方在举办文化活动上不计成本讲排场,笔者曾闻,某县为欢庆元宵节,竟耗资近亿元。有的地方在文化设施上舍得投入,可实际利用效果却并不理想。体育场馆建得规模宏大,然而因远离居民区乏人问津;图书馆建得富丽堂皇,然而因书刊数量不足、更新缓慢终致门可罗雀;“农家书屋”、“科技信息服务站”建得像模像样,然而因管理不善以致沦为麻将室、黑网吧。如此徒具其表的文化设施,除了“看起来很美”,有谁细算过其背后的综合效益账?像这样“热在一时”的文化建设举措,不是浪费又是什么?
与餐桌浪费、公车浪费等相比,目前,对于文化浪费似乎还没有哪个部门专门做过统计与研究,没有权威而准确的数据对之加以曝光。而事实上,文化浪费的后果尤其不容忽视,它所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资源上的无端损耗,不只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形象遭损;因了文化浪费,势必给地方文化建设拖后腿,而文化建设的滞后乃至偏差,对于公众文化素养提升、对于集结民智实干兴邦等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诚若近期,人们对于餐桌之上、会务招待当中诸多突出浪费行为有目共睹、口诛笔伐,使得类似不良现象正在各地逐步得以改善。窃以为,只要人们对身边种种文化浪费现象也同样保持清醒认识,只要人人愿意为消弭文化浪费付出努力,这一领域的浪费尽快得以遏止就不会是梦。
根据材料,概括“文化浪费”的种种表现。
为什么要对“文化浪费”进行“严控”?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遏止文化浪费现象。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