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77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417
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由此推断,他的这课学习内容应该是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C.北伐战争 | D.新中国成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8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37
图1和图2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 B.中美、中日宣告正式建交 |
C.中国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 | 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2
1781年后,新生美国的政治体制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此,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确立了
A.邦联体制 | B.民主共和制 |
C.联邦体制 | D.君主立宪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96
有学者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欧洲国家,然而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甚至与欧洲对立。”下列史实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①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 ②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
③革命指导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④革命第一次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2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59
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A.灌溉 | B.制瓷 | C.冶铁 | D.纺织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14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
A.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 |
B.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
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 |
D.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7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6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
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
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072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以下事物或现象中,反映了当时既吸收西方优点,又保持传统特点的有
①深受中国男子喜欢的中山装 ②各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的西餐馆
③津、沪等地出现的毗连式房屋 ④青年男女在教堂举行的新式婚礼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0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58
有人认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以下对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美国“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A.30年代——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
B.50年代——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C.70年代——交替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 |
D.90年代——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01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726
“(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A.经济、科技、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
B.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
D.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48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00
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9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67
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一 |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
二 |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
三 |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04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开始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井冈山时期 | B.长征时期 |
C.延安时期 | D.新中国成立后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09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00
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 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 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0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①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 ②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
③设鸿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 ④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4
一位传记作者写道:“他写了大量的著作。由于这个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我想应当把它们列成一表。”随之,一份涉及数学、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生物学等的多领域书目清单诞生了。“他”最有可能是
A.孔子 | B.亚里士多德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7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率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 |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进行北伐战争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68
《国际联盟盟约》宣告:“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以上内容主要体现国际联盟的
A.“维护和平”原则 | B.“集体安全”原则 |
C.“委任统治”原则 | D.“公正民主”原则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3
1936年《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后,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德国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
B.为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作了准备 |
C.德国以此为幌子建立三国轴心同盟 |
D.德国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99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次局部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为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最初的隐患 |
B.阿拉伯国家遭受领土和人员重大损失 |
C.“石油武器”运用,引发西方世界经济危机 |
D.美苏开始“填补真空”,走上中东角逐前台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31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阅读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617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
1813 |
1820 |
1829 |
1833 |
1850 |
1861 |
台数 |
0.24 |
1.4 |
5.5 |
10 |
25 |
40 |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
1801 |
1831 |
1841 |
1851 |
1861 |
人口 |
111.7 |
190.7 |
223.9 |
268.5 |
322.7 |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
1841 |
1861 |
农业 |
22.3 |
18.8 |
工商运输业 |
48.5 |
55.7 |
其他 |
29.2 |
25.5 |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二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参考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的?
(2)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交通运输业革命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简述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的评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有哪些探索?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