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31
  • 年级:高三
  • 类型:月考试卷
  • 浏览:600

[山西]2014届山西省忻州康杰临汾长治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1、

有位历史学家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他所评价的是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29
2、

荀子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D.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06
3、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了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宗法制度的不断加强 D.郡县制度的不断强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93
4、

清代有学者在其著作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反映出

A.租佃经营的盛行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17
5、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77
6、

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

A.荀子庄子 B.韩非子孟子 C.老子董仲舒 D.韩非子董仲舒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84
7、

古希腊一悲剧中曾写道:“我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外邦人……任何居民或者外来人都不能囚禁我们。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暴力,任何不救助的庇护者将被剥夺政治权利并被公众流放。”这反映出

A.外邦人在古希腊没有完全的公民权利
B.古希腊维护居民的基本自由
C.当时执政者无法维护平民和奴隶利益
D.古希腊的公民范围明显扩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80
8、

有人指出:权力的虚化,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在贵族政治早已没落的大背景下仍然较好地维持了王室的形象,赢得了多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这实质上反映出

A.“统而不治”使君主制获得新的发展
B.英国贵族政治出路在于维护王室尊严
C.“统而不治”暂时维护了英国贵族政治
D.英国王室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爱戴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77
9、

《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A.领导素质影响施政效果 B.皇帝和宰相之间矛盾重重
C.德国君主立宪制还很不完善 D.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67
10、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

A.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 B.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C.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 D.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19
11、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96
12、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无限的扩张性 B.统治的残暴性 C.极端的掠夺性 D.竞争的激烈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72
13、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34
14、

马克思指出:“工人要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这番讲话主要针对下列哪一历史现象

A.工人运动处于自发斗争阶段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C.各国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D.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盛行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30
15、

某教授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鸦片战争时期“向西方学习”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抗战时期的民族意识觉醒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59
16、

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寇”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A.九一八事件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
B.全面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增强
C.国共已就合作抗日达成共识
D.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浪潮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75
17、

甲、乙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图。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 ①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②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③外国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④农轻重比例有所改善。

图甲                                      图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635
18、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B.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C.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59
19、

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
B.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2003年胡锦涛出席会议有关材料
C.中日建交——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D.中美建交——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86
20、

某学者指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09
21、

据中新网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重申他的“经济振兴”计划: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室,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①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②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③注意环保和节能;④加大政府的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00
22、

某书中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B.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398
23、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经济领域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金融“飓风”,席卷全球,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震撼。这一事实说明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B.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C.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参半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82
24、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①按四大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司南、火药、纸、活字印刷;
②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③《齐民要术》是对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④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78
25、

某文章指出:“电视对社会的毒害也相当严重,它被指责用政治、思想和商业宣传来塑造人的思想。每天的电视节目中,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色情场面,因此有人批评它是‘魔鬼的眼睛’。”由此可知,该文章认为影视艺术

A.不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只满足着人们低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B.不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C.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D.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37
26、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2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91
2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  1620年赴北美大陆在大西洋五月花号船上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源头,1639年北美出现了《康涅狄格根本法》,宣称主权属于全体人民,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宪法。(此后)1791年法国宪法问世,1908年大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的基本原则有:私有财产、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制、人权等原则。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材料三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国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了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17—18世纪美国宪法制定和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5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910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梁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93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察觉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势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后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做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半月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利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的理由。中国参战为何采用“劳工参战”的方式?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91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厥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