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61796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月考试卷
  • 更新:2020-03-18
  • 人气:708

[广东]2014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1、

从“周制微弱”到天下“统于秦”,反映出  

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11
2、

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 B.宋朝统一全国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D.小农经济的发展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7
3、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 

A.知行合一 B.天人感应 C.先气后理的思想 D.存天理,灭人欲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48
4、

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C.“求其体而遗其用”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11
5、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7
6、

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社会思想近代化 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48
7、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下列选项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60
8、

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 

A.计划经济的盛行 B.改革开放的起步
C.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D.改革由农村到城市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78
9、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造成以上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古罗马的法制比中国健全
B.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古罗马实行共和制,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古罗马是奴隶主贵族专制,中国是君主专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39
10、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该材料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平衡议会和国王的权力
C.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D.说明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64
11、

某班举行一场了历史辩论会,以下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推断辩论会主题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涅日夫改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75
12、

目前,高考阅卷采用网上的形式进行。这一技术主要得益于  

A.印刷术的发明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科技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43
13、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3
14、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三角贸易”的影响。同时期的中国奉行什么对外贸易政策?并由此造成了什么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贸易局面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其他工业国”贸易份额减少的原因?
(4)材料三中,中国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增长作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