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37
  • 年级:高一
  • 类型:月考试卷
  • 浏览:772

[福建]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83
2、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71
3、

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30
4、

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王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64
5、

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应是(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26
6、

2007年冬至日(12月22日),凤阳县明皇陵景区将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27
7、

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最早应出自(    )
A.西周            B.元代        C.汉代          D.秦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31
8、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 B.出现了造纸厂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产生了邮递业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82
9、

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24
10、

《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77
11、

结合下图,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18
12、

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

A.监察地方高官 B.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举荐官吏候选人 D.征收地方赋税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08
1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84
14、

下图中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09
15、

下列叙述中,属于元朝中央控制地方的措施有(   )
①地方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②地方军政要务需呈报中书省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监督  ④地方官不得调动军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60
16、

下列历史事件与雍正皇帝有关的是(    )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设立“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推行“密折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38
17、

下图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
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体现 D.明朝废宰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79
18、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

A.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
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60
19、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

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为打开中国市场
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掠夺中国财富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28
2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程。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60
21、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信中怒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4
2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55
23、

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

A.黄海海战 B.台湾保卫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07
24、

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日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70
25、

图中的史实发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32
26、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4
27、

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廷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49
28、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
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③仍须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81
29、

日军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采取的措施包括 (  )
①实行“以华制华”政策 ②实行殖民统治 ③进行经济掠夺 ④推行奴化教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74
30、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
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
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
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
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89
31、

抗战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56
32、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35
33、

《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  )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甲午战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61
34、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36
35、

对下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15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382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中国战场
(不包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残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日军兵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分配情况?(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