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55
“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
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 | 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 |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24
元代的一段公文说:“四川行中书省移准中书省咨,‘来咨: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材料反映出元代行省在审理狱案时
A.必要时可参阅相应规则典制 | B.程序繁琐、效率比较低 |
C.所有的案件都需要上报中央批复 | D.可独自审批决定一切案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13
明清科举,主要内容为《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尤其重《四书大全》相对于内容艰深的《五经》而言,《四书》则比较浅显。乾隆说:“土子所诵习,主司所鉴别,不过《四书》文而已”“国家设科举士,首重者在《四书》”。明清规定:阐述《四书》义,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否则不予录取。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以此宣扬程朱理学 | B.有利于平民子弟参加科考 |
C.不利于选拔具有真才识学之人 | D.有利于全面提高读书人的文化素养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1
从民国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 | B.法制法规的健全 |
C.出于对议会政治的渴望 |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24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21
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
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 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
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 |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14
公元前494年罗马共和国进行一次审判,法官在听完原告债主的陈述后当庭把涉案的父子三人判与原告为奴隶,并给出“合理”的解释。之后愤怒的下层公民集体撤离会场,以示抗议。材料说明当时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
B.古罗马司法程序严格 |
C.债务奴隶制把平民推到生存的边缘 |
D.这次平民斗争直接催生了成文法的诞生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60
公元十六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同时发展。下面对它们判断正确的是
A.是新兴科学与古典文化的对抗 |
B.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 |
C.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提供了论据 |
D.为工业革命做了人才与科学的准备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2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充满变革的时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确立了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艺方针 |
B.苏联虽曾重视农业领域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 |
C.美国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黄金”时代 |
D.两极格局面临多种力量的冲击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30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种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材料表明当时
A.美国已基本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 B.美国霸权正面临欧、日等国的挑战 |
C.美国正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D.世界开始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56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经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
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 |
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 |
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21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90万人之多。
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
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能向更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西、福建,甚至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
材料二 到了中国近代,最明显的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山西、陕西人为主,目的地是蒙古草原;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这三个方向的近代移民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不仅如此,一开始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比如闯关东。
材料三 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海外移民潮流,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精英出走”,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波是在21世纪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及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有关知识,分析促使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群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49
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该题。
图片:宋代工商物产分布图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概括图片中所反映的宋代工商业发展特点,并说明原因。(注:须指出三项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43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由是国用充足而民不困弊。他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之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给。”他主张“丰则贵取,饥则贱与”。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在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荣显,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材料二 公元11世纪,王安石那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以失败告终,比王安石早300年的刘晏悄没声息的财政改革却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刘晏财政改革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不太涉及政治之争和利益的分割,阻力比王安石小得多。但是,就变法者本身的理念而言,刘晏还是有比王安石高明之处。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本身没错,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本来是给予,却变成索取。例如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借贷行为,后来却变成政府的强制贷款。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刘晏改革的理念。
(2)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与刘晏改革对比,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托克维尔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
——李世安著《世界文明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有关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基本认识;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对此进行解读。
(2)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在反封建方面是怎样为欧洲做出榜样和贡献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2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古人云:混战之局,纵横捭闺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睢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远交近攻”的典范莫过于秦国统一六国。商鞅变法后泰国日渐强盛,它的战略目标是吞并六国、统一华夏。在力量对比上,秦强于六国中的每一个国家,而弱于六国的联合。“远交近攻”助泰国成功统一六国。
日本也曾以“远交近攻”为国策:二战中,日本欲扩张领土,与远在欧洲的德意结盟,近攻中、朝、越、缅……和南太平洋国家甚至美国夏威夷。
二战时,希特勒企图吞并欧洲、称霸世界,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但又担心欧洲诸国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于是,在他的一系列政治外交伪装中,巧妙运用了“远交近攻”战略。
(1)通过材料概括“远交近攻”战略的内涵;分析日本“远交近攻”未能使日本侵略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二战时期德国在欧洲如何巧妙运用了“远交近攻”战略?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14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
1905年秋,陈独秀执教芜湖皖江中学,在芜湖发起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会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应安徽军政府都督孙毓筠邀请,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1913年,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反袁世凯“二次革命”,在芜湖一度遭龚振鹏逮捕,后获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8月22日,俞秀松、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我们也知道中国资产阶级势力微弱,尚不足克服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所以使革命党易于采用右倾的妥协政策;但是要知道现有一条活路横在我们的眼前,就是与革命的无产阶级携手,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
——九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1)结合材料一概括陈独秀早期的进步活动。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当时有关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