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 编号:67349
  • 题量:21
  • 年级:高三
  • 类型:期末考试
  • 更新:2020-03-18
  • 人气:1234

[山东]201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均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
D.提倡人们购物时尽量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20
2、

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石英器皿盛装氢氟酸
B.臭氧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Fe3具有氧化性,可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铜
D.硫酸钡俗称“钡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5
3、

2012年,IUPAC正式命名了116号元素,下列关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这是两种原子
B.两者电子数相差1
C.两种原子中中子数分别为177和175
D.两者互为同位素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21
4、

用下列分离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Ⅰ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Ⅱ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Ⅲ所示装置分离Na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
D.用图Ⅳ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37
5、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B.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
C.向仅含0.2 mol FeI2的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当有0.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5NA
D.将10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01NA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54
6、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0.1 mol·L-1 NaOH溶液中:K、Na、SO42、HCO3
B.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Al3、Ba2、NO3、Cl
C.在0.1 mol·L-1 FeCl3溶液中:K、NH4、I、SCN
D.在c( H)/c(OH)=10-12的溶液中:K、Na、ClO、NO3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3
7、

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其中R为稀有气体元素,下列有关X、W、Y、R、Z(X、W、Y、R、Z分别代表元素符号)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两种是气态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稳定
D.Y与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前者弱于后者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6
8、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氯水、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石膏、冰醋酸、氯化银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64
9、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断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碘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
C.Fe与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61
10、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Na2SO3溶液中,与Na2SO3不发生反应的是
①Na2O2和CO2  ②Al和NaOH溶液  ③MnO2和浓盐酸共热 
④浓硝酸和铜片  ⑤铜片和浓硫酸共热

A.只有②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⑤ D.只有②④⑤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66
11、

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1.12 L O2(标准状况下)
B.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2O+4e=2H2↑+4OH
C.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2H2O
D.d极上进行还原反应,产生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71
12、

在25℃时,将0.1 mol·L-1的HA溶液与0.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混合溶液pH=8,则下列所表示的该混合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中,错误的是
A.c(HA)+c(A)=c(Na)=0.1 mol·L-1
B.c(Na)-c(A)=c(OH)-c(H
C.c(Na)>c(A)>c(OH)>c(H
D.c(OH)=c(H)+c(HA)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134
13、

在25℃时,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 L、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现分别投入0.12 g镁粉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速率一直相等
B.反应结束后,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C.反应结束后,乙烧杯中有镁粉剩余
D.反应结束后,甲烧杯中溶液呈中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8
14、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  ΔH>0,其他条件不变化,只有温度变化时,某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P1>P2,纵坐标表示A的质量分数
B.若P1<P2,纵坐标表示C的质量分数
C.若P1>P2,纵坐标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D.若P1<P2,纵坐标表示A的转化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7
15、

由已知电离常数判断,下列关于SO2与Na2CO3(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不合理的是


电离常数
碳酸
K1=4×10-7      K2=5.6×10-11
亚硫酸
K1=1.54×10-2   K2=1.02×10-7

A.SO2+H2O+2CO32="2" HCO3+SO32
B.SO2+H2O+CO32=H2CO3+SO32
C.2SO2+2H2O+CO32=H2CO3+2 HSO3
D.SO2+H2O+CO32= HCO3+HSO3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43
16、

下列各组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B
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MnO2和稀盐酸气体褪色
C
证明酸性条件H2O2氧化性比I2
碘化钠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探究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和KSCN混合溶液红色变深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4
17、

铁和铝是生产和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金属,其单质和化合物被广泛应用。
(1)硫酸铁溶液可用于浸出黄铜矿精矿,其主要反应为:
CuFeS2+4Fe3=Cu2+5Fe2+2S(CuFeS2中S为-2价,Fe为+2价)。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CuFeS2属于合金   b.反应过程中只有一种元素被还原
c.CuFeS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当转移1 mol电子时,产生16 g S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Fe(OH)3胶体。该反应中,高铁酸钾表现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Fe(OH)3胶体具有净水作用,其原因是                                      
(3)某同学取一张铝箔,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然后取一药匙过氧化钠粉末,用铝箔包好,放入右图所示装置内倒扣的漏斗中(图中铁架台和铁夹没有画出)。

按顺序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1410
18、

硫酸、硝酸和盐酸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试剂。
(1)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这是因为硝酸具有       性;敞口放置的浓盐酸浓度会减小,这是因为盐酸具有        性。
(2)①在100 mL 18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44 L,则参加反应的铜片的质量为        (选填序号);
a.115.2 g        b.76.8 g      c.57.6 g        d.38.4 g
②若使上述①中反应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工业制盐酸是以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为基础进行的,该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题型:2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9
19、

常温下,有浓度均为1 mol·L-1的下列4种溶液:
①H2SO4溶液   ②NaHCO3溶液 ③NH4Cl溶液   ④NaOH溶液
(1)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其中由水电离的H浓度最小的是         。(均填序号)
(2)②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aHC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         mol·L-1。(已知碳酸的电离常数K1=4×10-7,K2=5.6×10-11
(3)向③中通入少量氨气,此时的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将③和④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       ④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之一)。

  • 题型:2
  • 难度:较难
  • 人气:1544
20、

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通过监测6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来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SO2、NO2和CO是其中3项中的污染物。
(1)上述3种气体直接排入空气后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有                        (填化学式)。
(2)早期人们曾经使用铅室法生产硫酸,其主要反应为:
SO2(g)+NO2(g)SO3(g)+NO(g)
①若已知2SO2(g)+O2(g)2SO3(g)  ΔH=a kJ·mol-1
2NO(g)+O2(g)2NO2(g)    ΔH=b kJ·mol-1
则SO2(g)+NO2(g)SO3(g)+NO(g)  ΔH=               kJ·mol-1
②一定温度下,向固定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NO2各1 mol,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序号)。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c.N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每生成1 mol SO3的同时消耗1 mol NO2
③测得②中反应5 min末到达平衡,此时容器中NO与NO2的体积比为3︰1,则这段时间内SO2的反应速率υ(SO2)=               ,此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3)甲醇日趋成为重要的有机燃料,通常利用CO和H2合成甲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今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和20 mol H2,用于合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                     
③若将达到平衡状态A时生成的甲醇用于构成甲醇一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浓溶液,则该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理论上通过外电路的电子最多为                       mol。

  • 题型:2
  • 难度:困难
  • 人气:960
21、

下图5个装置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这些装置进行常见物质的制取并探究其性质(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进行完善或评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A、C、E相连后,以浓盐酸和                            (填写名称)为原料制取Cl2,仪器乙的名称是                                
(2)利用(1)中装置和药品,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所得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向所得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至少产生一种酸性强于碳酸的物质

实验Ⅰ获得结论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若选“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选“合理”,则无需填写理由):                                       
实验Ⅱ获得结论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若选“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选“合理”,则无需填写理由):                                                    
(3)利用(1)中装置还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比较Cl和S2的还原性强弱。则C中预期出现的现象是                                                                 
(4)将B、D、E装置相连接(打开止水夹a和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c),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将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一段时间后,欲用D装置探究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                                               ,再                                           以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观察现象。

  • 题型:30
  • 难度:较难
  • 人气: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