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4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
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骨耜 石犁 铁锄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30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78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89
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又颁布“迁海令”,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 B.加强对外航海管理 |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 D.阻止了列强侵略中国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22
下面这幅照片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这成为珍贵的历史镜头。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如何坚持抗战 | B.建立何种国体政体 |
C.决定实行土地改革 |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9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76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的是
A.代议制 | B.轮番而治 | C.君主专制 | D.人民主权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55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38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
1870年 |
1900年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工人总数(人) |
78,000 |
272,000 |
产量(吨) |
3,200,000 |
29,500,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000,000 |
590,000,000 |
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34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62
某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出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以下关于这些办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B.造就了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C.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概念,与罗斯福的新政措施相一致 |
D.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65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以下叙述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
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该趋向统一 |
C.文明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政治的冲突 |
D.各种文明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材料二 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摘自《<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清官”现象的?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三,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35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钱穆《英国通史》
材料二 王斯德《世界通史》“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
材料三 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 年为1/4,1861 年为1/3,1871 年达到了3/5。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832年 |
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
1842年 |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
1870-1907年 |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
1875-1909年 |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五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
(1)简述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概括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英国经济的特点。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英国制度建设的认识。
(4)评述材料五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
(要求:在材料中的任选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标准:观点2分,史实至少2例4分,史实的作用或影响4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