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把民众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各自聚居在固定的区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 | B.按职业来划分管理 |
C.实行社会等级制度 | D.实行郡县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46
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 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
C.孟子的“性善论 ” | D.荀子的“性恶论”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83
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
A.北伐战争的失误 | 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
C.军阀纷争 |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05
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对以上解读正确的是
①30年代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②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③5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经实现
④60年代国民经济遭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12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该材料说明
A.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11
下表是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最能说明
1720年 |
兰开夏至利物浦的联结运河 |
1761年 |
布里奇沃特运河,连接沃尔斯利煤田与曼彻斯特 |
1762年 |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 |
1777年 |
大特朗克运河,连接利物浦、赫尔、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 |
1793年 |
大联盟运河,连接伦敦、伯明翰,并与大特朗克运河联通 |
A.运河航运量的提升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
B.英国政府立足国情发展运河航运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D.运河交通有力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0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36
“喜欢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的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少女……”此类文学作品可能是: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20
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
A.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 B.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D.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55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美苏冷战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冷战结束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29
下图是苏联1976—1990的经济增长情况,解读错误的是
A.苏联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 |
B.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最大 |
C.从1976年开始经济体制发生急剧变革 |
D.1990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95
德法两国认为,希腊等国退出欧元区可以成为一种选项;欧盟主席认为,缩小欧元区会给欧洲经济带来严重伤害,以致联盟分裂。此事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遭遇空前挑战 | B.欧洲经济一体化加深 |
C.欧洲政治一体化加深 | D.欧元不符合各国需要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6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康熙年间以杨光先为首的大臣指责传教士汤若望等人谋反,各省教士多受拘禁;罗马教廷反对利玛窦所开创的传教方式,发布禁约,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祖与拜孔,康熙帝谕令禁止洋人在华传教,西教从此禁绝,与西教并行传播的西学,亦告中断。
材料二:《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时仅仅印了1000册左右,但是传到日本后,多次重印,读书人几乎人手一册。书中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发展。
材料三:从詹天佑那一批幼童留美开始,清政府派出多批留美学生,主要学习船舶和机械;19世纪末大量中国人到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和政治;20世纪20年代的国共两党精英赴苏留学,接受苏联共产主义思想。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教遭禁的原因。联系史实说明利玛窦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2)分析材料一的做法对《海国图志》一书在中国的发行所产生的影响,《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发行情况折射出当时日本对外部世界怎样的态度?
(3)《海国图志》的思想同样指导了中国和日本近代化实践,但结果却不同,联系史实分析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
(4)简要分析材料三所列国家当时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国人向外国学习的历程。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0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40—1840年间,英国本土人口从500万增加到1000万,海外人口从20万增加到700万,中国本土人口从8千万增加到4亿,海外人口几乎为零。此时期,英国地租维持基本不变,中国地价和地租同步上涨2倍多,地主买田置地不易,佃农租地经营困难。
材料二:1840—1940年间,中国南方沿海有一个县,本县人口从20万增加到50万,海外后裔从零增加到300万。
材料三:贵州省1960年代外出务工人口几乎为零,2000年代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务工,2010年有630万劳动力出省务工,占全省人口20%左右,有40多个县的农民工向家里汇款高于县财政收入。世界各地的超市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廉价工业品,外国的石油、矿石、棉花、大豆、大米、小麦、混合饲料大量进口到中国。贵州的市场上有泰国大米、美国的豆油、进口混合饲料生产的鸡鸭鱼出售,大量石灰岩地区退耕还林。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和中国在1740—1840年间人口发展的不同特点,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相同情形是什么?指出形成材料二情形的主要原因。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贵州劳动力流向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4分)结合材料三分析此变化对该省所产生的影响。
(4)1740—1840年间,英国如何利用外部有利因素实现强国目标?近三十年来,中国如何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机遇参与国际竞争?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