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3-2014年江苏省海安县北片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2分)
谦虚的学生___(zhēn shì)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___(sòng yáng) A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___(xuàn yào)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 B 。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普列汉诺夫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分)
A处的标点是_______________。
填入B处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麻木不仁 | B.漠不关心 | C.嗤之以鼻 | D.无微不至 |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590
育才中学九(1)班决定于10月10日下午3点在本班举行“向谦虚敬礼”的主题班会活动。
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全班同学写一则通知。
本次班会活动将邀请政教处的李主任参加,假如你是班长王芳,见到李主任后将怎么说?
- 题型:20
- 难度:中等
- 人气:190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句子是“ , ” 。
晏殊《浣溪沙》中的“ , ”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2
名著阅读。
国作家 所写的《格列佛游记》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 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 世纪英社会现实的讽刺。(3 分)
结合原著的某个故事情节,简要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3分)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习题。(6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一种喜事的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
试赏析“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凉”字的妙处。(3分)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 题型:18
- 难度:较难
- 人气:2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其 子 丐 于 途 (2)知 其 能 自 新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斥逐之 ( ) ②富人病且死 ( )
③孝基怪之 ( ) ④不复有故态 ( )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以其境过清 |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读了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1831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学会在过程中享受
傅全章
①很多人做事都只重结果。
②农人种庄稼,都认为是辛苦、劳累的,而只在粮食收获时才感到喜悦。收获多少与喜悦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学生学习被认为是枯燥的,辛苦的,只有在考试后取得了好成绩才会高兴。文学爱好者认为创作是艰辛的,只有发表了才认为没有白写。绘画者认为是辛苦的,只有画品被人买了才认为没有白画。习书法者认为只有坚持苦练才会有长进,而“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否让作品参展、能否参加协会、作品能否有价值。旅游者的旅途是辛苦的,只有到达目的地后才开始欣赏风景……
③做任何事情,都是过程更长。
④农人种粮种果,往往是几个月才收获一季,而收获的时间相对来说都是短暂的。学生也如此,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地听、写、练,才会有拿成绩的几十分钟。写作有时看起来一蹴而就,但积累生活、打腹稿的时间也是很长的。
⑤人活着总是要做事的,而做事的过程又会很长,如果我们都把过程看做苦,不能在过程中学会享受,那真是浪费了生命!
⑥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
⑦农人播种后,每天去田间地头,看见种子发芽了,应该高兴;长叶了,由两片叶变多片叶了,开花了,结果了,果熟了,哪一个过程不令人高兴?学生冥思苦想的一道题终于解了,能不快乐?这快乐恐怕比看到高分时的快乐更实在。我曾在课堂上建议学生把古人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改作“乐”字,为什么?虽然学生每天坐在同一地方,但每天都获取了新的知识,使自己得到了新的充实,人的文化素养又有了新的提高,不应该为此高兴快乐?练书法者,某字长期写来不满意,或因临摹古帖,或因借鉴他人,或是自己所悟,此次写来十分满意,不亦乐乎!文学创作者,把长期聚结在心中的极想通过文字倾述的情怀终于写成了作品,爱恨情仇的心怀得以宣泄,发表与否,都是快乐!旅游者,并非只在目的地才有风景,无论乘车乘船坐飞机,沿途都有风景:或乡野,或街镇,或沙漠,或草原,或云海,或波涛……比那些只到目的地才开始欣赏风景的人,不是多领略了美、多享受了乐趣吗?
⑧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做事的过程中度过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和工作,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0期)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作者在第②段列举了不同人的种种想法,目的是什么?(4 分)
作者在第⑦段列举了不同人在做事过程中所享受到的乐趣,请你再根据文意补充一例。
选文和下面一则链接材料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反,结合自己的阅读或成长体验,说说自己更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
【链接材料】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景色在不断变幻,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这样,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就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 “收获”这朵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八下课文 刘心武《错过》)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1409
阅读《菊有黄花》,完成习题。
⑴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⑵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⑶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⑷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⑸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⑹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⑺现在思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⑻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⑼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⑽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⑾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请简要阐释下面加点的语境义。
⑴菊不朽,他不朽
⑵那样放纵地挥霍美
请简要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
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进行具体赏析。
文章的结尾含义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文简答。
- 题型:4
- 难度:较难
- 人气:624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古人亦云“欲速则不达”,生活有时就得慢慢地。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慢慢地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题型:20
- 难度:较难
- 人气: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