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 2020-03-18
  • 题量:16
  • 年级:高三
  • 类型:专题竞赛
  • 浏览:1141

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专练: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

1、

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就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14
2、

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基于(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856
3、

2013年6月10日,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23
4、

近年来,我国不断在海外举办或互办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感知中国”等颇具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②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③世界各种文化在交流中趋于统一
④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46
5、

相对于印刷媒体的单向被动传播,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流更便捷、更充分。互联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话题的N种观点、N种链接、N种选择。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表明(  )

A.网络技术加速了新旧传媒的更替
B.文化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进步
C.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方式变革
D.大众传媒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47
6、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836
7、

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回答下列问题。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举行太空授课,这激发了众多中小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引发了他们的航天梦。最近,许多学生来到北京园博会航天体验馆内,亲自体验火箭组装、发射过程,体验航天员的生活,在体验中探索宇宙的奥妙。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影响个人的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17
8、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运往欧洲。300多年来欧洲各国从仿造中国瓷器到结合欧洲文化,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这体现了(  )
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12
9、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否则必将成为外来文化的虏役与附庸,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那就要求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文化构建中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成分。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③文化在继承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88
10、

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载体,蕴育过中国优秀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  )

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B.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C.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34
11、

“中国式”一词几乎成了中国人“劣根性”的集中写照和直白调侃。“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到此一游”……让人情何以堪!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
①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西化传统文化
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荣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4
12、

2013年3月23日,绵阳市安县雎水镇举行了传统民俗活动——踩桥会,人们通过“踩桥”“丢药钱”“拜干爹”等形式为自己和家人祈福。2013年“踩桥会”上,主办方引入现代科技,加上了灯光、舞美等视觉效果,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这一古老节庆活动焕发新的光彩。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就能焕发生机
C.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赋予其时代的元素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13
13、

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

A.西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C.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文化发展是先进民族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的过程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8
14、

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3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日渐复兴的美好家园。
材料一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富裕强大却山秃水臭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科学应对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材料二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从“载舟覆舟说”到“人民观”的演变的认识。
(4)材料三蕴涵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887
16、

材料一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将“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也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材料二 “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