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精神文明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
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 |
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96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77
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出版内容的变化说明( )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00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伦理 |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575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
A.中体西用的观点 | B.人民主权的主张 |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 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43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 B.从制度到思想 |
C.从制度到文化 | D.从器物到制度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86
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78
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了《孔子平议》一文,历数了孔学四大弊端: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单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这说明作者的意图是( )
A.抨击迷信思想 | B.痛斥君主专制 |
C.倡导科学精神 | D.回击复古逆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61
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可见,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思想解放 | B.学习西方 | C.文化转型 | D.提倡科学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90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自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此一改变应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中共建党 | D.国民大革命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65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 ( )
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 |
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 |
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 |
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34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52
要拥护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论文,谈谈你对材料主张的认识。
要求:
① 主题明确,观点合理;
②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 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提示:内容至少应包括: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西洋人为此闹事流血而达到光明世界是否属实(以某一国家为例);陈独秀如此言明的用意。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928
材料一 中国掌握了某些基本的生活艺术时,西方仍然对此浑然不知。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大工业的兴起……——H. R.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工》
材料二 20世纪初,不少中国人选择前往日本,形成新一轮留学高潮,20世纪前十年留日学生总数达5万人以上。大量日文书籍被译为汉语,下图是1906年出版的儿童读物《蒙养镜》的封面,右上方的字依次为“德国撒瓦士曼氏原著”、“日本大村仁太郎编述”、“清国桐城吴燕来译补”;左下方的字为“家庭教育第一编,亦名教育诡言”。
材料三 美国使馆的商务参赞安诺德先生制成这三张图表……也是给我们做一面镜子用的,叫我们生一点羡慕,起一点惭愧……让我们照见自己的丑态……引起我们一点向上的决心……这种急需的新觉悟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不但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都不如人。
——胡适《请大家来照照镜子》
(1)材料一中“经济体制”指什么?“大工业”“打破这种平衡”给中国社会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胡适的观点,并据此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看法。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