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六单元第1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豌豆细胞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中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这些数据表明( )
A.染色体的复制与RNA无关 |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
C.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65
下列有关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 |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C.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转录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
D.R型细菌被转化的这种现象属于基因重组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134
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76
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48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29
某实验小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发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下列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 |
B.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体内 |
C.离心转速太低,菌体和上清液分离不充分 |
D.应该用35S代替32P标记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4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4和0 |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养基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26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
C.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
D.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5
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53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
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
D.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2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08
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图)。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在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部分图解,其目的是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请据图回答:
①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_______的假设。
③为验证上面的假设,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该实验中加DNA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此还需设计下面的实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见,________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