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提能专训: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而不耢(平整土地),不如做暴。”这主要是强调农业生产( )
A.必须讲究耕作方法 | B.应当抓住农时 |
C.需要改革生产工具 | D.如何选种播种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29
司马迁说:“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一情况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 B.西汉时期 | C.南北朝时期 | D.隋唐时期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111
《复活的兵团》中说,在2 000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规范民间的手工业生产 |
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
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11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右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
A.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D.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27
下面书体最早出现在( )
A.商朝时期 | B.战国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魏晋时期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290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采用的垄作法,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高田低作,低田高作,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主要耕作方法。这里的“先进”不包括( )
A.有利于抗旱保墒 |
B.有利于增产肥田 |
C.有利于通风透光 |
D.有利于排水防涝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395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中国古代)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14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对该“总结”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三代时期只有受过教育的学者有从政的资格 |
B.“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流行的做官途径 |
C.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察举和科举等阶段 |
D.汉代的中央官员主要来源于地方郡县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86
中朝、内阁、军机处的共同特点是( )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其成员由皇帝近臣组成
③最初均为临时机构
④其成员始终由高官组成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621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66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20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如同向水中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 )
A.“大同社会”的理想 | B.宗法观念 |
C.“三纲五常”的原则 | D.分封制度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9
材料一 萧何治(建造)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扰攘不安),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超越)也。”
——《汉书·高帝纪》
材料二 “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父祖舍宅有者,子孙许仍之。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栱(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藻井(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宋史·舆服志》
材料三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
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进到正院。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萧何营建“壮丽”建筑的目的。(5分)
(2)材料二中对房屋建筑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规定?体现出儒家的什么思想?(5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四合院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院落式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10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