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训: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主要是( )
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
B.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
C.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57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才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笔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上述我国政府政策的转变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95
英国某学者曾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
A.民主政治的建设 | B.思想的大解放 |
C.发展生产力 | D.推进全球化发展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42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过:“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从中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 |
B.反对美苏霸权,实行改革开放 |
C.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 |
D.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70
1982年宪法通过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又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部分条款做出了修改或补充。这一过程和结果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
A.宪法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有法可依 |
C.把依法治国的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18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保和平。”此材料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71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体,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体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27
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如下),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
始发行时间 |
主要种类与面值 |
第一套 |
1948年 |
1、2、10、20、50、100、200、500、1 000、5 000、10 000、50 000元,12种 |
第二套 |
1955年 |
1、2、5分,1、2、5角,1、2、3、5、10元,11种 |
第三套 |
1962年 |
1、2、5角,1、2、5、10元,7种(加上3种分币) |
第四套 |
1987年 |
1、2、5角,1、2、5、10、50、100元,9种(3种分币继续发行至1992年,随后退出市场) |
第五套 |
1999年 |
1、5角,1、5、10、20、50、100元,8种 |
A.经济困难、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B.五套人民币的发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我国国民经济困难使第二、三套人民币面值较小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98
1978年底,邓小平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
B.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
D.冲破了思想樊篱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05
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 B.经济特区崛起 |
C.“九二共识” | D.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96
下面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C.广大人民的愿望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19
据统计,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工业行业产值结构与全国工业行业产值结构的相似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材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 )
A.我国第二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增强 |
B.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
C.我国实现了工业从高成本到集约化的转变 |
D.我国实现了区域工业门类比较优势的新发展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95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
材料二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列宁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杰里·本特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4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8分)
(3)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8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6
材料一 中国城镇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从古代型向近代型转换,明代是一个关键性的变革过程。明代城镇的勃兴,始于15世纪中叶以后的成、弘年间,全盛于16世纪初至17世纪初的嘉、隆、万年间。……城镇数量最多、最密集,工商业最发达的是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地区集中于东南沿海以及江北运河沿岸。
——摘编自林金树《晚清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材料二 1790年(美国)拥有8 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 020万人居住在2 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摘编自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 369个,城镇人口达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美国城市发展的?(7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环境、经济政策、思想氛围等方面分析材料三中所述现象的原因。(6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