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 2021-12-07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专题竞赛
  • 浏览:648

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

1、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往年4月是租车市场的淡季,但受清明小长假和高速公路免费的影响,2013年汽车租赁市场迎来了旺市,出现了量价齐涨的行情。下列关于汽车租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消费者只获得汽车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②汽车租赁要受供求关系影响,遵循价值规律 
③它让消费者可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提高消费水平
④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需求应该减少,因而租车市场量价齐涨是不正常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872
2、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拉近了习主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
①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760
3、

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威信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  )
①组织经济建设,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③应承担所有社会事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④自觉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0
4、

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到“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00
5、

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下列与“水滴石穿”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
①守株待兔 ②集腋成裘 ③绳锯木断 ④因地制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66
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未病”与“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5
7、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55
8、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95
9、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347
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关于民族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能消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8
1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文化寓意是要(  )
A.发扬文化的民族性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增强文化的时代性
D.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264
12、

扬州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诗形象地描绘出扬州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B.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
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07
13、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材料一 精神不可丢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8分)
材料二 信心不可泄
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6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524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 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固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实事求是”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12分)
(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2分)
(3)习近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习近平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14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