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诗经·殷武》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这说明商朝
A.普遍实行了分封制度 | B.以血缘关系确定国家政治结构 |
C.统治集团实现了对权力的高度集中 | D.稳定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盟关系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8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太子》篇中说:“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该言论反映了唐甄的治国思想是
A.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 | B.重视农工,勤俭治国 |
C.民富是国富的前提 | D.全面关注社会经济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80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中“臣”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实行君主专制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实行民主共和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07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42
对《呜呼鲁民,呜呼圣地》(但杜宇1919年)的解读,最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的是
A.“山东披上枷锁” | B.“鲁民圣地蒙羞” |
C.“列强为虎作伥” | D.“日本狼子野心”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13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他在延安时期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再次会见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表明
A.中国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 B.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赖美国支持 |
C.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中国 | D.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灵活态度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943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材料反映了
A.雅典公民参政的意识强 | B.民主政治参政纪律严明 |
C.雅典公民强调轮流执政 | D.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30
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的取胜 | B.“殖产兴业”的推动 |
C.1889年宪法的颁布 | D.军事工业的刺激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16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935
下图阴影部分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这一组织的发展
1967年 1973年 1995年 2004年
A.加剧了地区的军事对立 | B.实现了货币的完全统一 |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D.基本实现了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4
清代史学家赵尔巽评太平天国时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段推论
A.论据充分结论错误 | B.论证不力结论正确 |
C.以人带事史论分离 | D.立场片面因果颠倒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大贡献,不在政治而在宗教上。天台、禅、华严三宗的出现已创造完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下的新佛教。尤其在六祖慧能以下的禅宗,在精神上,在意态上,实可算的是一番显明的宗教革命。
唐朝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有玄奘、义净和鉴真。唐高宗咸亨二年,义净从广州出发浮海赴天竺学佛学,搜罗并抄写佛经,共携回经、律、论约四百部。扬州的名僧鉴真,天宝年间,应日僧荣睿的邀请,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六次东渡,以六十六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传授戒律,并携去律宗、天台宗的经典,弘法传教……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胡如雷《唐史》
材料二 明朝万历八年(1580),一部分耶稣会士来到澳门,以后又陆续有教士来到中国。利玛窦受到明神宗朱翊钧的优待,在北京建立教堂。这些人除为殖民主义者服务,传播宗教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曾经由徐光启等译成中文。
——摘自许大龄《明史》
材料三 1845年,俄国政府因清政府赠送藏文《大藏经》,回赠各类图书355种共计800余册(幅),另有天文、地理仪器和工具。这些图书可分成21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工艺、地理等等,仅地图就有22幅,另有地图册13本。理藩院收到这批图书后,仅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了。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四 强国兴盛以后,很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它强盛时期实行的制度、政策以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奉为神圣,凝固僵化,不再与时俱进,减弱甚至丧失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材料一表现了唐朝文化怎样的大国气象?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造就这种气象的条件。
(2)材料二所处的时代,西方世界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为什么还会出现材料三中的现象?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外交往的发展呈现哪些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86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年份 |
人口数(万) |
全国耕地面积(亿亩) |
顺治末(1661) |
5720 |
5.2 |
康熙二十年(1681) |
9000—10000 |
5.9 |
雍正六年(1741) |
14341 |
8.9 |
一一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人口变化(百万)
年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1500 |
4 |
16 |
12 |
1600 |
6 |
20 |
20 |
1800 |
16.3 |
27.5 |
29.0 |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有人口七、八千万,英国群岛只有400万。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段时间共有10位名人,都是欧洲大陆的,没有一人是英国群岛的。在1500年之后,英国人口快速增加,其后影响世界的名人中英国却有17人(如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从英国独立出来的美国有8人,而传统的欧洲人口大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分别只有8人、9人、3人。
——摘自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1)材料一折射了哪些信息?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以来英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和英国应对人口变化的根本出发点。分析近代以来英国人口变化与文化名人辈出之间的关系。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