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2021-11-24
  • 题量:25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浏览:1310

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江苏版)历史

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里所指的“节俭”的优秀传统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855
2、

本世纪(十八)的西方,被赞扬为理性的世纪,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以及人性的尊严和人权的保障,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国人却酱在反理性的恐怖之中,连作诗的想像力,都被酱死。出现这种结局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明清思想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B.封建政权的专制强度有所不同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与否 D.欧洲思想家强调理性认识社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34
3、

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 

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82
4、

文学作品往往是历史记录的特殊载体,下列诗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②“汹涌鲸波万里平,降幡片片出东瀛。捷音电闪传寰宇,爆竹雷喧起满城。”
③“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④“厥功首功,武昌响,长沙应;今日何日,专制死,自由生。”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74
5、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中国资本主义不可能沿着正常的道路独立发展,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它不得不左右攀附,托庇于外国资本主义或本国封建势力。下列现象中不符合题中含义的是 

A.有的商办企业投身外国在华企业麾下,寻求“保护”
B.盐商何某买山采煤,却被士绅斥为异端,遭到驱逐
C.通久源轧花厂,担心清吏反对,便依附日本人保护
D.厦门机器公司虽系华商投资创办,却转在香港注册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846
6、

以鲜血而赢得胜利,自是其价值的充分体现。以鲜血而换来失败,也可能不是无谓的,即所谓“血的教训”。一个失败的民族在战后认真思过,幡然变计,是对殉国者最大的尊崇、最好的纪念。下列历史事件中不符合“血的教训”的是

A.鸦片战争结束后“天朝”额手相庆,欢喜依旧
B.甲午战争之后康梁维新党仿效日本,实行变法
C.南昌起义后,毛泽东率领残余力量走上井冈山
D.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加快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18
7、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007
8、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变革或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下列各项措施中既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又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 C.② D.②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2
9、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

A.文革之后我国开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D.该会议揭开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新序幕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37
10、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与苏联(俄)的关系随着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而不断发生变化,据右图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斯大林指导辛亥革命走向胜利
B.苏联掀起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C.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密切
D.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良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94
11、

苏格拉底曾强调:“为善至乐”的乐,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该言论体现了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 B.批判传统的自然神信仰
C.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D.穿着讲究才能完善道德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76
12、

1791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曾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主要表现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A.代议制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联邦制原则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15
13、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第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主要是(  )

A.新航路开辟 B.两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苏联解体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01
14、

右图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科技发展历程的简单趋势图,其中导致第④阶段特征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衰落
B.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西方启蒙运动中提倡理性
D.古代中国科技注重实用性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23
15、

“在此期间的《圣经》翻译成被视为“土语”的民族语言,教会势力在日益壮大的世俗力量面前的退缩,各级封建领主势力被国家政府权力削弱诸环节,使得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的人民,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认同了自己的民族。”下列选项中与引文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教随国定 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 D.反对信仰,蔑视神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07
16、

“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这段评论中的“体制”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 B.斯大林模式
C.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94
17、

罗斯福想做的不仅仅是减轻经济衰退带来的眼前的问题,比如:失业问题和低收入的问题,他还想规范和实施政府干预和经济政策,并且帮助防范以后的经济衰退。下列举措中有利于实现罗斯福这一想法的是: 
①废除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②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就业       
③完善社会保障,保护劳工权利       ④农业减耕减产,政府进行补贴

A.①②③ B.③ C.②③④ D.②③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93
18、

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该学者的意思主要是战后 

A.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局面 B.苏联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担忧
C.世界孕育一种“恐怖的和平” D.很长时间没有出现武装斗争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47
19、

“它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美英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而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 B.美英争夺中美国最终获胜
C.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 D.资本主义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70
20、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下列作品属于该风格的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68
21、

新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也都是人们团聚、会友、祈福的重要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年的感受和欢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年时,人们要贴春联、年画、福字等,即将大红春联贴于门的两边,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人们“新年吉庆、驱邪迎祥”。传统春联有:“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等。年画多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如〈福禄寿三星图〉、〈八仙过海〉、〈岳飞大破金兀术〉。
——《过年的传统文化内涵》
材料二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材料三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 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我们要设法把“年”从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传承千载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文化的“年”。人们对年有一种盛情。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指出为什么旧时“过年”显得更加有“年味”?
⑵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年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促成该新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
⑶从材料一至材料二,传统新年的相关内容中,哪些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又有哪些始终未变化?
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人抱怨说:“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368
22、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会议
与会女性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被定格为“家庭主妇角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1198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指什么?该模式引发的危机为何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采取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1677
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高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总结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维新派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皇帝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这样它就被扼杀了。”
——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材料二 图表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

问题: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维新派“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的原因。
(2)整理并叙述材料二中获得的信息。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638
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做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最后他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前苏联]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战争使克伦威尔在英伦三岛、在全欧洲扬名,并把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巅峰推进,但却使共和国步入了危机。连年征战的巨大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库空虚,国内民不聊生。……一切都仿佛在倒退,人们呼吁着和平。……少数激进的议员策划企图“保存他们自己永久性权力的计划”方案,并要解除克伦威尔军事统帅的职务。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基本观点,说明学者的政治立场对史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作者对克伦威尔“策划‘取而代之’”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取而代之”的措施。(7分)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