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 | 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
C.百家争鸣的出现 |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01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汴京纪事”诗。符合当时“樊楼”情形的是
A.说书人解说《西游记》 | B.陈设青花瓷,古朴典雅 |
C.艺人在戏台表演京剧 | D.设有“瓦子”,服务直至深夜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021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 | B.经世致用 | C.重本抑末政策 | D.资本主义萌芽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949
图为近代某时期通行护照,从中可知当时广东
A.军民北上抗击八国联军 |
B.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 |
C.支持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学生 |
D.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进军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488
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
时间 |
1921.7 |
1927.4 |
1927.8 |
1934 |
1937年初 |
人数 |
57 |
5.7万 |
1万多 |
30多万 |
4万多 |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75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共和国宪法 |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
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736
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
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 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57
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信仰得救 | C.理性主义 | D.天赋人权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10
美国学者托马斯·班德认为:“在1776年美国革命乃至巴黎和约签订前的美国历史都是地方史或者单个州的历史,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史”。真正开始改变这个局面的是
A.新航路开辟 | B.《人权宣言》发表 |
C.《邦联条例》 | D.1787年宪法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538
19世纪中叶,“由于一切生产资料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这一观点认为,促使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深层原因是
A.殖民掠夺 | B.工业革命的推动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D.垄断组织的产生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18
苏联某时期,国家把法律、监视和意识形态控制的触角伸向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充满了恐惧、伪装和绝望,耳语成为日常生活的特征。这一时期是
A.十月革命胜利初期 | B.新经济政策期间 |
C.斯大林统治时期 |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124
The Beatles即披头士,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奏“离调”,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与这一风格吻合的作品是
A.《离骚》 | B.《西风颂》 | C.《人间喜剧》 | D.《等待戈多》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653
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
时间 |
受赠国家 |
数量 |
1957—1959年 |
苏联 |
2只 |
1965—1980年 |
朝鲜 |
5只 |
1972年 |
美国 |
2只 |
1972—1982年 |
日本 |
4只 |
1973年 |
法国 |
2只 |
1974年 |
英国、联邦德国 |
各2只 |
1975年 |
墨西哥 |
2只 |
1978年 |
西班牙 |
2只 |
——《新世纪周刊》,2005.5
材料三: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概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415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