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2021-11-23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期末考试
  • 浏览:772

四川省遂宁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cháo)丝(qián)麻(jǐ)予虚与委(yǐ)
B.(bèi)干渊(sǒu)巨(bò)奉为圭(gǎo)
C.棠(dì)接(zhòng)(kǎ)血硕果累累(léi léi)
D.首(hàn)游(yì)(qì)子久(jiǎ)不归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54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古人云“万变不离其中”,透过欧洲杯弥漫的硝烟,我们可以看到各支球队求新求变、革故鼎新的决心和勇气,更看到它们恪守传统、振奋进取的意志和品质。
B.这篇文章描写的当年爆发的革命情景的文字十分出彩,革命者面临的困境可谓层见叠出,但是凭借他们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C.交朋结友需要真心真情,像冯小刚一样非诚勿扰,以“诚”相待;像潘石屹一样吵而不散,以“知”相和;像王刚一样既往不究,以“度”相处。
D.中国古典文学之中,失意文人的自我慰藉常常是寄情田园,放浪山水,甚至青灯古佛,六根清静,“独善其身”的出世姿态可视为特殊的反讽。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1988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降准,央行显得颇为踌躇,尤其是8月份以来央行令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再三落空,而以逆回购滚动操作来平抑资金压力。
B.古代学者皓首穷年研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吐珠玑,咀嚼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都受用不尽。
C.一切世俗的价值,包括权力、财富、名声等,都具有表现人的才能、品格、情怀的效应,彰显了乃至夸大了其拥有者的善和恶。
D.他之所以难以复制,乃是因为他有一个品质极好的灵魂,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他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哲学悟性,那种浑然天成的宗教情怀,几乎无人可及。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99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说,“看客”是“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这是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似乎有另一种解释,就是被看者给看客提供了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B.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当前仍然是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两个方面各自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社会矛盾的表述应作适当的调整。
C.在不少省份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新建或改建的视频监控点迅速扩张,有的地方出现了商业机构为攫取巨额利润而推动视频监控系统的情况,应该引起警惕。
D.以卡夫卡作开端,西方二十世纪的荒诞文学,如果从哲学上去把握其精神内涵,乃是“无”的本体论,即世界人生的无意义、无着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47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将科学与人文统一,是弘扬科学精神的正确思路。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对立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它与那些效用的精神、权力意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在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精神”之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如何“追求真理”?竺可桢概括说:“                    。”这种精神,对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也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

A.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B.只求效用,不讲方法。
C.只问利害,不计是非 D.只讲理性,不求实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80
6、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春风,将大地的落寞赶跑,放出哗啦啦流淌的绿,在一片青草地吹奏生命的歌谣。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802
7、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2013年5月,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行政楼大厅的LED大屏幕上打出了这么一句话。这句标语的原话来自于白岩松在2011年7月与郑州大学学生的对话,想不到现在把这句话拿来作为标语,引起了轰动。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个字)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350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孟子时代的儒墨之争,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仁爱”与“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墨子认为,儒家的礼乐文化会成为贵族的帮凶,无益于百姓民生。儒学之所以不能惠及普通民众,根源在于“仁”说。“仁”首先是血缘之爱,以“孝”为中心,然后在宗族乡党朋友君臣中次第展开,而战争爆发的根源正在于人们各私其亲,不能以待亲的方式对待他人。鉴于此,墨子提出“兼爱”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天下就会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与“仁”相比,“义”是针对非血缘宗族之人的关爱。墨家推行“兼爱”,以利天下百姓践行天下大义。而孟子要反击墨家的“非儒”,必须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痛斥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驳斥,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孟子尖锐指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其“兼爱”学说会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人。
传统研究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禽兽”,可见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其实并非如此。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儒学的新贡献,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孟子对儒学的传承,就很容易忽略孟子对墨学的吸收与融合。我们可从孟子的祖师子思的五行说中发现性善论的直接来源,但子思与孟子对“仁、义、礼、智”的论述尚有距离。子思是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内心之德,德行并重,而孟子已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没有把人性与善画等号,而孟子直接说人无仁义礼智则“非人”。由此,善性已经成为做人的必然条件。那么,这个至善之源出之何处?墨子把至善之天与民连接起来即为“天民”,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爱人利人以得福”,扶危救困、爱人利人之人,获得天佑而得福。墨子虽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爱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为前提。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唤醒了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其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墨子“非乐”,孟子则劝导统治者“与民同乐”,把墨子认为贵族专享的乐舞文化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凡此种种,儒学已不再是曲高和寡的贵族式的内圣修身之学,而是发展成为兼济平民的外王之学。
(选自2012年3月2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下列对“其实并非如此”理由的说明,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对儒学新贡献的性善论,直接的来源实际上是墨子的“天民”至善观。
B.孟子“仁义礼智”的观点并不等同于子思“既重外、又重内,德行并重”的思想。
C.子思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人性善,但却认为有兼爱的善性之人必定会得到天的佑福。
D.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植根于墨子唤醒的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上。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两家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的分歧是难以弥合的。
B.墨子认为儒家的“仁爱”学说之所以强调血缘宗亲之爱,根源就在于人们各私其亲,不能以待亲的方式对待他人。
C.孟子认为厚葬其亲是源于子女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而非墨者夷之“爱无差等,施由亲始”的狡辩之说。
D.主张“兼爱”、把他人之父视为己父的墨家,被孟子毫不留情地辱骂为无父之“禽兽”。

结合文本,概括作者认为“儒墨之争,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理由。
                                                                                                            

  • 题型:4
  • 难度:较易
  • 人气:265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消失的油布伞
马卫巍
(1)油布伞消失了。
(2)我翻遍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它的影子。那是一把重重的油布伞,闪烁着斑斑点点的水渍,有些发黄,也有些昏暗。整把伞飘荡着一种淡淡的味道,像槐花的清香,又像田野中蒲公英的气息。
(3)油布伞本应是油纸伞才对。油纸早在多年前已经烂掉,北方干燥的天气使它过早地夭折。一面淡青色的油纸,几笔水墨,便勾勒出了江南娇美柔情的女子。山在远处,树在远处,思念也在远处。时间将油纸撕裂,将水一般的女子撕裂,将遥远的山与水撕裂,也将梦里的爱情撕裂。撕裂所有的一切,伞柄与伞骨竟然有些狰狞。没有伞面支撑,伞骨好像风雨中漂泊的孩子,零零散散地遗落在院子的每个角落。
(4)奶奶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条伞骨捡起,穿插在伞柄上面,然后用自制的油布,慢慢地把它支撑了起来。当然,这把伞也一下子变得丑陋无比。在我眼中,奶奶亲手把一个水乡的美丽女子变成了加害白雪公主的老巫婆。见证美丽到消亡的过程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美丽应该永远存在,即便终会消失,也应该隐藏在心中。  
(5)但是,奶奶依旧很喜欢它。
(6)我曾记得,在每一场萧瑟的秋雨中,她都会撑起这把笨拙的油布伞,颤悠悠地漫步在巷子里。那些雨丝是往事的追忆,不停的降落下来,打入心扉。巷子的土墙经历了一个世纪,漫长而又幽远,她把自己埋在里面。有时候,爷爷也会陪着她出来,油布伞撑起了两个人的世界。他们曾在南方生活了十一年,在那里生了三个孩子。这把伞是生活的起点,风雨中,他们一路慢慢走来。爷爷尽量向外探着身子,大面积留给有点胖又有点矮的奶奶,伞面上滴落的雨珠打破了巷子的宁静,喃喃中,是他们两个人永远不老的秘密。
(7)燕子,燕子。对于这种景象,我一直把奶奶当成了一只燕子,一只年老的燕子。她跟随爷爷从南方来到北方,就再没踏出村子半步。大多时候,盘坐在炕头,戴着老花镜,双手勾着一种用棉线织成的花布。那双手布满了斑驳的陈年痕迹,是一条条干涸的河流。整个下午,奶奶把自己埋在窗子射进来的阳光里。爷爷坐在圈椅上面,听着马奚杨谭,听着梅尚程荀,偶尔,也有单田芳的评书。他的右手食指异常突出,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桌面,好像一只跃动的甲虫。一壶茶、两只碗,茗气弥漫了整间屋子。爷爷将一只茶碗端到奶奶近前,两个人便沉默在落寂的阳光里。
(8)油布伞就在桌子的一角,爷爷把它竖在那里,有些突兀。在屋子里,它的位置无疑是最高的,能够看到每个地方。锣鼓铿锵,丝竹之乐,都在伞柄与伞骨的折叠处形成经久不息的回响。茶的香气沁润了厚厚的油布,使它四周闪起了一圈光亮,平常时候,它会散发出一缕茉莉的味道。我相信,它记录了他们的每一句话。每条油布与伞骨接触的边缘,被奶奶用一种自制的麻绳捆了起来。麻绳是红色的,这种颜色和伞骨的暗紫色、油布的灰黑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即便是这样,依旧被奶奶布局得非常巧妙。
(9)不得不承认,对于这把略显笨拙的油布伞,我慢慢地觉得它好看起来。因为,每一个早晨,只要到了奶奶家,我都会看到它,它和爷爷、奶奶是同等的存在,不可忽视。有一次,奶奶曾对我说:以后这把伞会传给你,当你的成年礼物。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很认真,不是开玩笑的样子。我似懂非懂,但不敢正视她的眼睛。在奶奶等待我的回答中,我使劲点了点头。
(10)可是,这把伞终究是消失了。它不可预见地走到了别处。但我可以肯定,奶奶去世后,这把伞并没有同她葬在一起。在后来,爷爷曾多次望着油布伞怔怔出神,偶尔还会喃喃地说几句话。油布伞成了连接另一个世界的信物。
(11)巷子里没有了油布伞,冗长的过道就显得阴沉了许多,破败的院落遮蔽了所有,看不到沉落的夕阳。爷爷步履蹒跚地走出来,身后是一双空洞无期的双眼。一只蝙蝠慌慌张张的逃出来,撞入即将黑暗的天空,消失不见。这时候,我又闻到了槐花的味道、蒲公英的味道。天空中张扬着一根根巨大的伞骨,笼罩了整个世界。
(12)是的,那是一把油布伞,就是那把油布伞。
(选自2012年第7期《文学与人生》)
简析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
                                                                                                                              
作者为什么“一直把奶奶当成了一只燕子”?(3分)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煞尾的(12)段,渗透了作者哪些情感?
                                                                                                              
联系全文,概括“油布伞”的象征意义。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372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独乐园记①
(宋)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辟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②,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若象鼻;自是分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紝采药,操斧剖竹,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可乎?”迂叟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新法出知永兴军,后退居洛阳编修《资治通鉴》。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②区:处,所。③柅:止。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四年迂叟始家:安家
B.南北列轩:高大
C.所者学之未至病:耻辱
D.迂叟曰谢:道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各尽其分安之童子莫对,垂头
B.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可乎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人不取,岂得强之乎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乐”之所求,情况不同,人各有异,需要的是 “各尽其分而安之”,因此,自己身为迂叟,既非王公,又非圣贤,“独乐”可也。
B.作者采用赋文手法,对独乐园的介绍不厌其详、铺陈无遗,但这种铺述又并非杂芜堆砌,而是井然有序地逐一推出,俨然一幅布局清晰可见的全景图。
C.最后一段,作者设难而诘,自贱其身,自贬其乐,以退为进,连用设问,寓雄辩于问答之中,层层守攻,理直气壮地说明“独乐”可也。
D.作者“记”独乐园意在抒发“独乐”之情,而这种看似与世无争的“独乐”之情,实则是与世抗争的另一种形式,其自贬自责及自乐正是对时局不满的发泄。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沼 东 治 地 为 百 有 二 十 畦 杂 莳 草 药 畦 北 植 竹 方 若 棋 局 径 一 丈 屈 其 杪 交 相 掩 以 为 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4分)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3
1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喜逢郑三游山                          天平山中
(唐)卢仝                                (明)杨基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这两首诗虽然用了相同的形容词“茸茸”,但描写的景物特点却不尽相同:卢诗是形容花草的          ,杨诗是形容细雨的            。(各不超过4个字) (2分)
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后两句。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1703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
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不超过4个字)
                                                                                                              
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这一主张上的区别。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人气:1468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论语》)
(2) 鹏之背,             ;怒而飞,               。                (庄子《逍遥游》)
(3)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      (李白《蜀道难》)
(4)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人气:1597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如果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如金钱、名声之类的,这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爱好的事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 明确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④ 不得抄袭、套作。

  • 题型:20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