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三期(新课标版)历史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引自北宋苏轼所著《石炭并引》),这说明了()
A.当时的民间手工业参与市场 |
B.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并不平衡 |
C.当时冶铁的技术已摒弃木材 |
D.当时的煤炭已作为冶铁燃料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83
下面是高三某同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时标注的文字,分析下面史料的出处为()
A.《论语》 | B.《墨子》 |
C.《孟子》 | D.《焚书》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233
恩格斯曾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实际上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实行直接民主制 |
B.主权在民原则 |
C.轮番为治原则 |
D.权力交叉的制约机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55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
A.孟德斯鸠 |
B.伏尔泰 |
C.普罗塔戈拉 |
D.卢梭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172
阅读下表,英国人均糖消费量远高于欧洲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 |
B.圈地运动为英国经济提供了国内市场 |
C.英国在此期间占据了海上霸权的优势 |
D.新航路开辟初期英国积极殖民掠夺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48
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在法国,戴高乐制定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剥夺了议会选举总统的权利,赋予总统以任命总理的权力、特殊情况下的“非常权力”以及越过议会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特殊权力。上述变化说明了()
A.权力制衡原则逐渐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
B.行政权力的扩大适应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
C.立法权力逐渐被行政权力边缘化是发展趋势 |
D.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促使行政权力的适当调整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57
“‘人民委员’(部长)命令将土地划分给农民,不给原主人任何赔偿;对银行国有化,在此过程中没收私人账户的存款;将工厂的控制权交给工人;并开始与德国谈判有关结束战争的条约问题。”上述举措实施的背景是( )
A.巴黎的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
B.英国发生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 |
C.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86
“...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指明了研究自然的四条基本规则,这四条规则的核心问题是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即坚持对自然研究的唯物主义的态度”,上述解说描述的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04
仔细阅读下面的地图,分析该地图反映的是()
A.卢沟桥事变 | B.武汉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淞沪会战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63
1946 年2 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发表的演说中指出:“苏维埃社会制度比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苏维埃社会制度是比任何一种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优越的社会组织形式。”据此说明了()
A.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条件 |
B.废止新经济政策的现实原因 |
C.坚持斯大林模式有意识形态的考量 |
D.苏联农业集体化是高度集中的制度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60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分析认为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这揭示了()
A.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原英属殖民地的发展 |
B.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治安恶化 |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南北贫富鸿沟的加深 |
D.经济全球化仅对发达国家有利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61
下面是著名绘画《马拉之死》,此画所属的西方画派的绘画特征是()
A.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 |
B.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 |
C.深刻而全面地展现现实生活 |
D.变形的形体相互交错、拼贴组成了一种混乱的视觉效果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人气:35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初名将李靖曾讲:“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当然,唐朝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做到“爱华夷如一”,但其民族政策之开明则的确堪称历代之冠。唐太宗征辽东,掳得高句丽百姓一万四千口,本当分赏将士,“上愍其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钱布赎为民。欢呼之声,三日不息。”,少数民族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李谨行等都深受重用,有的还成了驸马。开元、天宝之际、少数族族将帅甚至成了唐军主力。安禄山、哥舒翰还晋升为王爵。
——《唐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要谈战后日本的政治外交史,谁都不能绕过1952年4月28日这个重要纪念日。因为就在这一天,两个决定日本命运的条约,即《旧金山媾和条约》和《日美安保条约》正式生效;与此同时,一个决定日本对中态度的《日华和平条约》,也于同日签署。如果说,《旧金山媾和条约》意味着美国占领军结束其单独占领日本的体制(安倍政权称之为"主权恢复日")的话,同一天生效的《美日安保条约》则规定了之后美日之间主仆的基本关系。
东京与北京如此这般不正常的关系,直到1972年日相田中角荣访华,特别是在1978年两国签署和平条约之后,才告一个段落。但是,围绕着"历史"问题与"台湾"问题,两国并未达成圆满的协议。
......
除此之外,尽管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与1978年中日签署的和平条约,但还遗留下一个悬而未决问题。那就是钓鱼岛(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的归属纷争。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1978年10月在东京记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有关问题时,曾发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谈话。他指出: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签订中日和平条约,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
对于邓小平的这番谈话,据当时日本各大报的现场报道,台上台下回应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自此之后,也未见有任何日本官员对此提出哪怕是些微的异议。"搁置争议是中日两国达成的默契或共识",遂成为国际舆论界的常识与定论。
——卓南生《甲午年谈战后中日摩擦根源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所采取的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日关系向良好分析发展的因素,并就如何处理好中日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21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传播层面的“西化”与制度进步层面的“现代化”虽有联系,毕竟绝不是一回事。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趋势是制度进步,而不是文化更替;是资本主义化,而不是基督教化;是以市场经济、宪政民主取代传统帝国的命令经济和专制政治。单从文化角度讲,也应该是从“罢黜百家、独尊一教”转向宗教宽容信仰自由。无论是独尊儒术而禁绝西学,还是独尊耶教而禁绝四书五经,都同样是愚昧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天国在近代中西交流史上只是个旁生的枝节,并不是主流。因为太平天国尽管比同时的洋务派、后来的维新派、立宪派和革命派都更热心于基督教(教义很不正统是另一回事,至少你不能说拜上帝教与基督教还没有儒教与基督教接近吧),但是太平天国没有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化做任何事。这正如极端敌视基督教的义和团也没有为儒家文化做任何贡献一样。太平天国的基督教狂热和义和团的反基督教狂热,“文化”方向似乎相反,制度土壤却大体一致。
可以说,太平天国经济的保守和政治的专制都比清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这因为是战时状态可以不论,那么天朝的文化管制更是空前绝后的,可以说比历史上以焚书坑儒钳制言论著名的秦始皇还要专制得多。它从金田起兵时就对除拜上帝教以外的一切“异端邪说”,包括中国传统的儒家典籍实行封禁焚毁政策,一路焚书砸庙直到南京,定都天京后更实行了“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制度,由官方刊印若干书籍对民众进行灌输宣传,每年印行若干种,每种都附有“旨准颁行诏书总目”。按最晚一本书的总目计,“旨准颁行诏书”总共出了29种。此外太平天国末期又出了《资政新篇》等书,由于不再附有“总目”而不详总数,但已发现的有10种,连同以上29种,加上可能湮没不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存在的14年中,总共出书不会超过50种。
——秦晖《“西化”、“反西化”还是“现代化”》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出一个或者两个观点,然后评述所提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所提取出一个或者两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严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1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诸如自由买卖,依法开办和经营工厂以及种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加入行会、同业公会、有权起诉、出庭作证、参加选举、受教育和服兵役等等。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不必取得地主的同意。”
“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如果现有份地超过最高数额时,地主有权割去超过部分。据统计,在非黑土地带,割地占改革前农民使用土地的9.9%,而黑土地带21省则26.2%。”
——《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雅各宾派1793年颁布法令,逃亡贵族的土地一律没收,分配或低价卖给农民。贵族地主在最近200年内从农村公社中夺占的一切土地,应当归还农民,不分性别、年龄,按人口进行分配。这样,数十万农民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还无条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
——《雅各宾派专政时恐怖政策的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大事件分别是什么?并概述材料一所述内容的主要方面。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对比概述关于农民政策的异同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12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几年前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此次一些西方舆论对西藏事件的普遍反应,都引申出同一个问题:当一个由民意引领政策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举足轻重时,将给全人类带来什么?这是冷战终结后,当代世界所面临的全新问题:强大的西方民主国家可能成为重要的破坏性因素,甚至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知识界一直有种含糊其词的说法,认为民主国家不会发动战争,一个国家只有实行民主制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信任,才能保障世界和平。证诸史实,这显然是一种谬论。
——冼岩《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
材料二 泰西各国立国学、立义学,国中男女老少皆当入学读书、读史、读律,增长识见以明爱国之心,而知本身非无用之人,并知用本身之权也。况复多立新报馆,辩论国政之是非,品评人员之贤否,凡阅新报者,无不知国政何者为是,何者为非。
——林乐知《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表达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实行的条件及措施。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496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诺门坎战役,发生于1939年5-6月,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古军队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而引起的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失败而告终。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34到1938年间,苏联红军坦克增加了近2倍,飞机增加了1.3倍,火炮增加了近80%,人数增加了1倍。”在军事理论方面,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事理论界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创立了纵深进攻战役理论,这种纵深进攻战役理论正是以拥有大量的飞机、火炮、装甲兵等机械化部队为前提的。
——《苏联军事史》
材料三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
材料四 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
——《苏联军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诺门坎战役爆发的地缘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取胜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苏联从诺门坎战役的胜利中取得的“收获”。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76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吴其昌
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毛泽东
材料二 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梁启超传》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述梁启超的活动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梁启超具有的品格。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