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利用历史地图可以研究历史的变迁。从下列组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河道
A.迂回曲折 | B.相对稳定 | C.迁徙多变 | D.河水多沙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20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17
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
①政治相对开明 ②庶族士人崛起 ③科举制度兴起 ④内忧外患频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285
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A.民生建设 | B.市政管理 | C.危机管控 | D.社区自治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68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 | 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 |
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26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
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 |
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曾国藩《讨粤匪檄》) |
C.“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严复《天演论》) |
D.“道德之为物,应随社会为变迁,随时代为新旧。”(陈独秀《答淮山逸民》)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60
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11%,1920~1936年上升至8.02%。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 | B.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 |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D.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45
“闯关东”(华北人口迁居东北)是我国近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之一。下表是20世纪前半期迁入东北的年平均人口数量及其原因解读,二者对应正确的是
A |
1923~1930年,60万人 |
受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大量失业人口迁入寻求就业 |
B |
1931~1936年,5万人 |
日本侵占东北后限制内地人出关,迁入人口大幅减少 |
C |
1937~1941年,50~60万人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在东北爆发,国共合作出关作战 |
D |
1941~1942年,110万人 |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东北人返乡,迁入人口达到顶峰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25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21
“体育馆”(Gymnasium)是古代雅典由国家主办的学校,招收极少数贵族男青年,在学习体育竞技、文法哲学和乐器歌舞的同时,还要参加国家庆典、宗教仪式,并能经常与执政官和高级官吏进行政治、哲学交流。这种教育意在培养
A.素质优良的国民 | B.奉行民主的政治家 |
C.忠于城邦的将领 | D.思想自由的学者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36
下图是1787年伦敦废奴协会设计的黑人像,后被加上了一句告白:“难道我不是一个人、一个兄弟吗?”这句告白表达了
①对欧洲人从事奴隶贸易的谴责 ②对少数非洲人出卖同胞的控诉
③对新航路开辟积极意义的否定 ④对自由平等博爱虚伪性的批判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03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发出呼吁:“今天奉明治为年号的人,就是与政府订定契约,必须遵守政府订的法律。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这一呼吁倡导的基本理念是
A.诚信为本 | B.天赋人权 | C.法律至上 | D.和平改良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86
改革,是人类智慧所能做到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是对时代先行者勇气与智慧的双重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上台时,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宣布“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样,商鞅来到秦国。……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变法开始,这期间一切变法措施仍是由孝公推行。到公元前356年,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商鞅立即实施大规模的改革。(据林剑鸣《秦史稿》)
(1)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说明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
材料二 1831年3月1日,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拉开了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序幕。表2出示的是该方案在议会最终得以通过的大致过程。
时间 |
重大事件 |
1831年3月 |
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 |
1831年4月~6月 |
格雷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 |
1831年10月 |
以土地贵族与国教神职人员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数否决方案。 |
1831年12月 |
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 |
1832年5月 |
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 |
1832年6月 |
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 |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事
(3)根据材料三描述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077
“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出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哪些意图?为此,美国对欧洲采取了什么重要的经济举措?
材料二 雅尔塔体制既是大国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是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如美苏势力范围划分)、政治体制(如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体制(WB、IMF、GATT)的总称,那么,我们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即使苏联解体了,雅尔塔体制仍然在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秩序。
(据杨和平《雅尔塔体制瓦解质疑》)
(2)雅尔塔体制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雅尔塔体制主要有“已经瓦解”、“依然存在”两种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三
(3)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试从图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