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 编号:76449
  • 题量:51
  • 年级:高三
  • 类型:专题竞赛
  • 更新:2021-11-18
  • 人气:1895

备战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8 人口

1、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22
2、

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 题型:29
  • 难度:中等
  • 人气:244
3、

下图为我国2000年和2050年(预测)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据此回答(1)—(3)题。

注:灰色表示2000年的情况,白色表示2050年的情况。
(1)如果要绘制如图所示的人口统计图,应具备的数据资料是(  )
A.出生率、年龄段比率
B.死亡率、性别比率
C.出生率、死亡率
D.年龄段比率、性别比率
(2)2000年,我国人口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小
(3)据图推测,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
A.劳动力比重增大   B.性别比例平衡
C.老龄化趋势严重      D.独生子女减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54
4、

表1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07
5、

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373
6、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219
7、

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94
8、

下图为 1950-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108
9、

图1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81
10、

图1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39
11、

图1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图2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1
1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图1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1回答(1)-(3)题。

(1)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
A. 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23
13、

图1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7
14、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年-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5
15、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人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38
16、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00
17、

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
18、

图1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1)-(3)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95-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打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04
19、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93
20、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指适合于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左图是我国某市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图,右图是该市人口密度与人口生理密度统计图。读图分析回答下题。

按常住人口计算,该市人口负担系数较重(约为40%),但该市却是我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区之一,这说明该市(  )               
①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②人口机械迁移以迁出为主     
③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④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71
21、

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市人口迁移数据,据表可判断

年份
2000
2010
迁移率
迁入率
迁出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北京
28.75
2.65
41.65
4.39
河北
2.33
2.64
2.63
5.73
上海
27.45
2.06
43.79
3.56
安徽
1.11
10.02
3.10
20.80
广东
28.57
1.09
28.71
3.33
广西
1.38
8.84
2.75
12.93

A.各省、区、市均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B.人口迁移加剧广东老龄化进程
C.上海对外地人口吸引力在减弱            D.省际人口流动规模呈扩大趋势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91
22、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2000、2005、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2000、2005、2010年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2)导致该市2000~2010年青壮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职业需求     C.生育政策      D.交通通信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7
23、

读“中国某城市常住人口户籍构成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判断,该城市可能是
A.拉萨  B.重庆    C.深圳   D.黄山
(2)有关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变化的叙述可信的是
A.户籍人口大量外迁导致该市常住人口总数减少
B.外来旅游人数增加导致该市常住人口总数增多
C.产业结构升级将导致非户籍常住人口比重降低
D.非户籍人口迁人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13
24、

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2)图中曲线于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11
25、

所谓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通常认为人口性别比例自102—107之间为正常值。下图为我国历年人口出生性别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近30年来人口性别比图

A.人口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现象在城市比农村严重
B.人口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是国家计划生育的结果
C.男性较多,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剩女”问题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人口出生性别比例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76
26、

下图是我国2000年及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总数减少 B.性别比例渐趋均衡
C.城市化速度减慢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72
27、

2014年1月初,浙江成为我国首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育二胎)的省份。到2035年,此项政策可能会使浙江省:

A.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B.人口分布格局改变
C.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 D.人口迁出数量明显增加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44
28、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及2013年人口的相关数据比较。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与我国目前人口现状不符的是
A.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数量一直明显上升
B.老年人口数量一直明显上升
C.人口素质仍需不断提升
D.人口流动及迁移比较频繁
(2)针对上述人口变化特点,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增长
②继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③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
④改革户籍政策,引导人口流动
⑤积极鼓励境外移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453
29、

下表为2010年印度、赞比亚、美国、德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14
9

8
10

23
7

45
20

(1)表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美国、德国、赞比亚、印度            B.德国、美国、印度、赞比亚
C.美国、德国、印度、赞比亚            D.德国、赞比亚、美国、印度
(2)四国中(   )
A.①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B.②国的劳动力资源短缺
C.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D.④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58
30、

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同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单独二胎”政策正式获批。读某国历年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不考虑人口迁移,该国老年人口数量与儿童人口数量相等的时间大致在
A.1960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18年
(2)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B.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特别是在农村
C.放松计划生育的限制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
D.“未富先老”,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91
31、

某地区2012年人口总量2443万,城镇人口1452万(外来人口有520万),农村人口991万。下图为该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影响该地区城镇与乡村人口老龄化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人口政策              B.医疗条件
C.人口迁移              D.经济水平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967
32、

201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我国民居摄影展活动,下图是读者拍摄的我国两个地区的民居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雨耐水性差     B.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风保暖性好
C.蒙古包所在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     D.蒙古包是当地牧民永久居住的住所
(2)解决图10所在地区居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A.建风力发电站    B.建造沼气池      C.营造薪炭林      D.割草拾柴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436
33、

下表是江苏省苏北与苏南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下表是苏北与苏南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苏北地区
苏南地区
徐州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宿迁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市区人口
占总人口
比重(%)
35.59
23.89
54.86
22.25
30.49
89.52
55.59
71.66
51.11
男 女
性别比
101.20
102.67
98.91
101.12
101.80
107.31
107.79
104.01
104.10
人口年增
长率(%)
-0.56
-0.57
-0.66
-0.90
-0.89
2.52
2.09
1.79
4.23

(1)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苏南地区人口性别比高于苏北地区           B.盐城市区人口总数比连云港少
C.苏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           D.经济越发达年增加人口数越少
(2)淮安市人口年增长率远低于苏州市,其主要原因是淮安市近年来  
A.经济发展比苏州市快                       B.人口死亡率远比苏州市低
C.净迁出人口比苏州多                       D.女性人口比重比苏州市低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42
34、

“单独二胎”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下图为我国2013年末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注:图中比例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克服独生子女问题                     B.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C.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D.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2)“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将
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②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                  ④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60
35、

下表为我国某城镇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镇2000年至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显示
A.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导致常住人口总数上升    
B.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C.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是受外来人口增加的影响      
D.家庭抚养少儿的负担加重
(2)以下产业有可能促使该城镇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是
A.电子装配业  B.汽车制造业     
C.金融服务业  D.文化创意产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03
36、

联合国最新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人口数量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在中国老年人人口数量将占到全国总人口数的34%,比世界平均速度快1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多,中青年人口比重大     B.人口总规模大
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增长缓慢
(2)把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变为生产力的主要措施是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
C.发展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52
37、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 1963年~1972年    B.1975年~1986年
C.1981年—1990年     D.2000年~201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20
38、

读我国2007年省际迁入人口、迁出人口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概况是
A.东南沿海各省份迁入人口均多于其他各省份
B.迁出人口主要来自秦岭—淮河以南的内陆省份
C.净迁入地区全部分布在沿海省份
D.北方、西北地区总迁移人口普遍多于南方和青藏地区
(2)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有
A.缓解了粤、京、沪等地的人地矛盾
B.扩大了川、豫等省区同沿海省区的经济差距
C.造成了珠三角等地的“民工荒”现象
D.加大了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压力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635
39、

读下图“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下列各题。

(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A.2012年              B.2010年             C.2000年          D.1995年
(2)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总量呈下降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总量呈增长态势
(3)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                            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                            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17
40、

读“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出中国
A.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B.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C.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D.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2)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
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14
41、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开始采取渐进、微调、各省不同步的方式启动“单独二胎”政策, 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
A.人口死亡率增高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环境承载力提高               D.城市化进程加快
(2)此项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A.降低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B.使得人口增长模式转型
C.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D.加剧性别不均衡状况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73
42、

下图为某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横纵坐标数值 变化相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时间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2)有关图中各阶段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阶段,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B.③—④阶段,人口数量增加缓慢
C.④—⑤阶段,迁移人口数量基本不变
D.⑤之后阶段,人口老龄化得 到遏制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22
43、

下图是某四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变化最小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期间,总人口增长最缓慢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63
44、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负担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读我国某市2012年人口统计数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人口负担系数约是
A.3 3.8%    B.6 6.8%     C.2 2.3%    D.48%
(2)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该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劳动力供应充足  ②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③延缓经济发展速度  ④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A.④②    B.②⑧    C.①④    D.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674
45、

下面左图为某国的甲地区“2013年人口年龄构成”图,右图为甲、乙两地在某国的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所在州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A市,原因是该市
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       
②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③位于海湾内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   
④较少遭受飓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对甲地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      B.该地服役军人多
C.该地女性人口出生率低且大量迁出     D.夏季到该地旅游度假人数多
(3)该国是一个重要的茶叶进口国。图中所示乙地非常适合种植茶树。然而,采茶业却并未成为该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现代科技    B.劳动力    C.交通    D.市场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30
46、

表: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判断下列各题

        省份
地理要素




>65岁人口比重
9.3%
7.8%
6.3%
7.6%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
6∶54∶40
29:30:41
11:55 :34
14:58:28
人口年均增长率
1.53%
0.98%
0.83%
0.16%
城市化率
62%
49.1%
44.7%
48%

(1)①、②、③、④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A.①浙江、②海南、③青海、④河南     B.①青海、②浙江、③海南、④河南
C.①海南、②浙江、③青海、④河南     D.①浙江、②青海、③河南、④海南
(2)下列关于各省的说法不正确
A.①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B.②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③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四个省份中①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39
47、

我国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显著效果。下图为我国人口年增长曲线图。

图中信息可以说明

A.我国人口数量在减少,城市化速度下降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社会负担仍不断加重
C.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就业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D.我国人口死亡率在降低,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20
48、

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经济活动分布。该国人口24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4%,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C.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D.人口增长处于原始型
(2)关于该国经济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A.北部地区主要发展乳畜业             
B.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渔场
C.木材产自常绿硬叶林区           
D.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3)图中甲地发展炼铝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①铝土矿丰富,接近原料地        ②邻近水库,提供优质水源
③附近有水电站,能源充足        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⑤有铁路运输和海运,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④⑤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99
49、

读下左图(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和右图(武汉部份大学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武汉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超过10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世界城市中排前列,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C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
(3)武汉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对武汉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777
50、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比较。

比较项目
时间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大学生人数(每10万人)
城镇人口比例
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9%
66.78%
10.33%
3611
36.22%
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0%
70.14%
13.26%
8930
49.68%

(1)根据材料判断,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不同年龄人口增长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及原因。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03
51、

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阿拉斯加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仅次于孟斐斯、成田和香港国际机场),其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1)图中的            海峡是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与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区相比,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2)美国经济发达,阿拉斯加资源丰富,而阿拉斯加的人口密度较低的原因是           
                                                             
(3)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读图分析其使用管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的原因?
(4)从自然和人文因素角度分析安克雷奇机场成为最大的中美(中国——美国)航空货物集散地的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易
  • 人气: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