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卷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 编号:76552
  • 题量:89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更新:2021-11-18
  • 人气:1243

备战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一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        (  )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11
2、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漫画体现的哲理与下列哪一选项体现的哲理一致(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4
3、

2012年6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九号”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精确控制下,飞船进入预定轨道。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先期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进行了手控交会对接。材料表明  (  )
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 ③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地促进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5
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4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2011年11月30日央行宣布近三年来首次“降准”之后,央行连续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分析人士指出,从刚刚发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看,无论是外贸、投资、税收以及信贷增速,均出现增速放缓现象,同时国内外需求低迷,有必要通过政策预调微调增强经济运行活力。央行的决策体现了                (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6
5、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
 

A.有预见性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7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先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致力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89
7、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南方谈话”成功动员了全党全国人民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牢笼。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的舞台上由最初的反角,逐渐演变为正面配角,再到正面平行主角,最后成为真正的主角,最生动不过地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说明  (  )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 ④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把握事物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25
8、

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 题型:32
  • 难度:较难
  • 人气:1071
9、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2
10、

(2013·大纲全国卷)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正式运行,这个系统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证券交易场所,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的公开转让、融资、并购等相关业务提供服务。该系统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一起构成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政府(  )
①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②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举措 ④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的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9
11、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805
12、

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89
13、

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

      坚持原则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37
14、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这首《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这表明艺术创作(  )
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9
15、

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4
16、

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33
17、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00
18、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30
19、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2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335
20、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68
21、

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45
22、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3
23、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1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地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 题型:36
  • 难度:困难
  • 人气:237
25、

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74
26、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82
27、

“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46
28、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878
29、

观察下图。下列对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30
30、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a)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b)《烤肉串》和图(c)《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a)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图(a)       图(b)      图(c)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0
31、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5
32、

10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3 000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22
33、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3
34、

图(a)、图(b)蕴涵的哲理有(  )

①图(a)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b)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a)、图(b)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a)、图(b)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384
3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48
36、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853
37、

下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99
38、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63
39、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38
40、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下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41
41、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49
42、

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2
43、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

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
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
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23
44、

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839
45、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3
46、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37
47、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25
48、

(2012·课标全国卷)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
①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25
49、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68
50、

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82
51、

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241
52、

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该游戏的成功开发体现了(  )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521
53、

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419
54、

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08
5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 题型:32
  • 难度:较难
  • 人气:2104
5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在近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5分银(相当于1.562 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 920元。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3)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

  • 题型:32
  • 难度:较难
  • 人气:923
57、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9
5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懒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641
59、

针对转基因食品的问题,社会上存在广泛争论。目前国内对转基因食品有着两个截然相反的阵营,一个是认为转基因食品很安全,跟非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方面没有任何差别;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造成食品的安全问题。从中可见
①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②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社会实践
③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④获得真理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1
60、

3D打印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目前国际上已有包括动脉和肾脏打印等成功案例。只要在患者身上取一些干细胞培养成为打印原料,就可打印出一模一样的器官进行移植。这说明

A.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属性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客观地认识世界
C.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是改造活动的基础
D.正确意识能转化为客观物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0
61、

漫画《慨而慷》(作者:徐鹏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用美好的理想激起人民群众的爱心行动
B.要用正确的认识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C.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D.要把美丽的思想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990
62、

漫画对作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启示是

① 要忠于现实,反对艺术的加工  ②要深入生活,占有丰富的素材
③要善于塑造人物,揭示情感     ④要继承优秀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869
63、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月航天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成功软着陆,随后开展预定工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可见

A.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D.计划先于行动,认识先于实践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39
64、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549
65、

以脚尖快速旋转是芭蕾舞的经典动作。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长期旋转训练使芭蕾舞者特定的脑部位发生改变,抑制眩晕感的传递。未来有希望通过类似方法,刺激慢性眩晕症患者脑部,为慢性眩晕症提供新疗法。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在于:
①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④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327
66、

下图“赢”蕴涵的哲理是

①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要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事物的量变过程就是事物的质变过程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58
67、

近年来,不少干部陷人了网络问政的误区,认为有了网络,在办公室点点鼠标。社情民意就尽收眼底。上网,尽管只隔了一个屏幕,但还是有距离;上门,群众和干部才是真正的零距离互动。这里强调的是

A.任何事物都是优点和缺点的统一
B.要深入社会实践,重视调查研究
C.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1
68、

漫画中电视媒体的做法

A.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能够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D.没有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182
69、

《可以吃,不可以吃》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题型:28
  • 难度:较易
  • 人气:964
70、

中国银监会近日宣布,为深化金融改革,选择了5家民营银行分别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全面推广,建设一大批国际领先的民营银行。其哲学依据是
①认识来自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的发展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③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195
71、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知道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3
7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④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事物的发展只靠量的渐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659
73、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为

A.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
B.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正确与否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9
74、

2014年3月8日,马航飞机失联后,中国军队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力开展搜救。海军3批6艘舰艇连续航行4703海里,空军派出2架7批次飞机,飞行41158公里,动用多种新型装备和专业救援力量,构建了水下、水面、空中和太空组成的立体搜救网络。从哲学角度表明我国
①在采取系统优化、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重视把握外因这一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477
75、

2014年下半年全国部分省市将出台关于英语高考的政策。高考“去英语化”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之一。有汉语言学者称:这是对中国汉语文化的自信;有自然科学学者认为:国际化语言应当学习;中学生认为应该由自己选择。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人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影响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④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真理要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27
76、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从哲学上看,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在于  
①实践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能够检验纲领的可靠性
②纲领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747
77、

10月8日,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希格斯机制的证实。希格斯机制是一种生成质量的机制,希格斯场经过真空对称性破缺的瞬间,赋予了每一种基本粒子静质量。这一发现证明了人类以往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是相当成功的。这一事件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D.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094
78、

十八大确定的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关于全面小康表述的差异,说明了(  )
①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840
79、

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用不同道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和太空生活的奇妙之处,并寄语青少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表明
①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类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③梦想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④认识具有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1821
80、

漫画(作者:德国·卜劳恩)中父亲的做法

①忽视了静止的条件性、暂时性和相对性
②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没有兼顾到次要矛盾
③割裂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忽略了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948
8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瘾日益严重。近来,网络成瘾被列入“精神行为障碍”,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则说这“太好了”。而有网瘾的学生认为,网络中有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乐趣,“难道爱上网就是有精神病?”。有关专家指出,从行为学上界定网瘾很有必要,但应把“精神行为障碍”同“精神病”区分开来。这说明                                                           
①认识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②矛盾的特殊性包含在普遍性之中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难以统一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立场、观点和知识构成等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28
  • 难度:中等
  • 人气:2036
82、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1)结合图中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安徽省应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材料二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信息消费是时代大趋势。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与实施,极大释放了信息消费潜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意见》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等。为此,需要政府清理信息消费的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请分析材料二中蕴涵的认识论道理,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在提出和落实促进信息消费主要任务中的作用。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215
8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材料一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并对此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431
8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针对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探索国企改革的过程。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240
8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
材料二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向污染宣战,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妥善应对大气污染,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生活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原理的?又是怎样把握“事物的变化状态”的?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087
86、

“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梦”的实现,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又上了一个台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不畏风险.同时立足国情,制定了发射载人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建造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和深空探测发展路线图,形成了“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归零”五原则,做到了对方案严谨的设计、对计划科学的论证、对质量“苛刻”的标准……化解了一次次风险,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我国朝着建设独立自主的载人空间站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探月工程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材料二 目前,世界强国为争夺制空权而开展大规模的太空竞赛。中国政府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发挥意识作用创造一次次腾飞奇迹的?(12分)
(2)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我国政府主张的正确性。(12分)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427
87、

材料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学联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材料二 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必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2)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地利益问题”的依据。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564
8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884
8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007-2011年A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增加值(亿元)
595.93
735.4
807.96
1056.09
1256.74
占GDP比重(%)
3.2
3.4
3.5
3.8
4.0

注1: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多在10%以上,美国25%左右,日本20%左右,欧洲15%左右;
注2:2007-2011年,A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同期GDP增长速度为15%左右;
材料二:
近年来,A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入推进体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鉴于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提出要推动A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实现从大到优、从大到精、从大到强的转变,既注重数量和规模的扩张,更注重结构和质量的改善。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力争达到7%。
据专家分析,A省文化产业仍面临以下几大问题: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成熟,从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美国高达25%,而A省只有4%;其次,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品牌少,含金量不足、产业影响力不足;第三,政府主导投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民间资本进入效应未充分显现。这实际上是当前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足和市场规范缺失所造成的。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出来的经济信息。并结合上述材料信息,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知识分析A省应如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A省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
(4)结合材料并运用政党制度有关知识,分析党在“中国梦”的实践中应该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