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语文高三寒假作业(3)练习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叱咤/姹紫嫣红 木讷/方枘圆凿 瑕疵/龇牙咧嘴 熨帖/钟灵毓秀 |
B.泥淖/绰绰有余 嗔怪/瞋目而视 逡巡/怙恶不悛 修葺/提纲挈领 |
C.勒索/悬崖勒马 纤绳/纤尘不染 稽首/无稽之谈 巷道/街头巷尾 |
D.伺候/伺机而动 吭声/引吭高歌 蹊跷/独辟蹊径 落枕/落英缤纷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5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发轫 一柱香 文采蜚然 树倒猢狲散 |
B.纹身 百纳衣 急待解决 苛政猛于虎 |
C.不啻 爆冷门 铩羽而归 抹一鼻子灰 |
D.稼接 编者案 两全齐美 图穷匕首现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52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抑止防治 | B.必须抑制防止 |
C.必需抑止防治 | D.必需抑制防止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65
下列语句中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137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
B.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参与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共有127个城市加入该活动。 |
C.人口老龄化,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 和压力,健全和改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7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这是王充的高见。
①当然刁民反过来也能培养贪官。不过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下手之处当然在政府。
②他说,圣主的老百姓和恶主的老百姓如此不同,根源在于化,而不在人性。
③按照这种说法,刁民乃是政府化出来的,是政府培养出来的,并非天性就刁。
④大约2000年前,王充在《论衡》中谈论人性问题,说尧和舜当政的时候,百姓没有狂和愚的人。
⑤他还讲到一个古代的传说,尧和舜时代的老百姓,可以比屋而封,而桀和纣时代的老百姓,挨着屋子杀掉也不冤。
A.④⑤②③① | B.④②③⑤① | C.①④②③⑤ | D.①④⑤②③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
于 平
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 “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归结为“文化水平”。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
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 。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在巨人腰上都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其二,面对人民大众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选自2011年 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
B.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 |
C.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一般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
D.文化人格的 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
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 “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 |
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
C.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D.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自我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 |
B.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的也是一种道德人格。 |
C.“附庸风雅”者和“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都不是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 |
D.只有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 ,才能攀升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 |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人气:16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②伏式结轶: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患之所从来微 微:没有 |
B.且让争帝名,无伤也 伤:妨碍 |
C.倍约宾秦,无争重 倍:通“背”,违背 |
D.齐南割楚之淮北 割:攻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齐,见于章华东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王之问臣也卒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C.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D.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 )
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②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 ③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 ④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 ⑤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 |
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 |
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 |
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 |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人气:974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具体分析。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人气:2181
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4 分)
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曾一度引起不小恐慌。在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抢盐事件,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延续。在这起事件中,网络谣言起了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报道,这次抢盐事件源于浙江网民陈某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该谣言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和转发,最终引发了抢盐事件。类似的事件之前已经有过。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966
请筛选三个短语概括划线结论句的根据,总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人气:1461